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城事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31日
“经验果农”变“技术专家”
一张“通行证”打通“苹果师傅”致富增收路

苏陕劳务协作交流活动暨千阳“苹果师傅”技能等级证书发放仪式现场。

“这本证书是国家对咱技术的认可,也是对外提供技术输出服务的‘敲门砖’,更是我们致富增收路上的‘通行证’。”千阳“苹果师傅”刘云建说。日前,在宝鸡市千阳县2025年苏陕劳务协作交流活动暨千阳“苹果师傅”技能等级证书发放仪式上,拿到证书的果农们难掩激动。

这张证书,正在改写千阳苹果种植户的职业轨迹……

10月的千阳,晚熟苹果缀满矮砧密植果树的枝头。千阳妙耕生态文化产业园里,果农们踩着梯子、托着果篮,一套摘果、擦果、装篮的动作行云流水……千阳的矮砧苹果栽培技术,早已是国内果业圈的“香饽饽”,甘肃、宁夏等地的果农常来请他们去做指导。

“我们组成果业服务队去外地果园开展培训指导,除了卖苹果外,还能靠技术增加收入。”该产业园负责人张家祯说。矮砧苹果栽培技术正在尝试从“卖产品”向“卖技术、卖服务”转型,可欢喜背后藏着隐忧:外地客户认可他们的技术,却常因“缺个权威认证”,没法按技术专家的标准聘用。

这也是千阳众多“土专家”的共同困境:手握“真技术”,却因没有职业资质,只能“凭经验谈价、靠熟人找活”,技术价值始终没法完全变现。

转机始于今年6月。

千阳县跨区域联动开展“苹果师傅”技能等级评价工作,考评合格的人将首批拿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认证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最终,111名果农通过考评,其中73人获得果树栽培高级工认证,张家祯就在其中。

今年10月底,通过考核的千阳“苹果师傅”拿到了证书。“现在出去谈项目,先亮证书,客户的信任感一下就上来了。”张家祯笑着说,前不久他带队去甘肃指导建园,对方爽快地签了合同。

在同样得到果树栽培高级工认证的刘云建看来,证书更像是一把“涨薪钥匙”。原先是一名“经验型”果农的他,如今成了“技能型”“专家型”的“苹果师傅”。“以前当技术员一个月也就拿两三千元,现在我去管理苹果园,一个月能拿到一万多元。”刘云建说。

“资质背书让果农的技术有了‘官方认证’,市场认可度直接提上来了。”千阳县人社局就业股股长王彦斌介绍,今年持证的千阳“苹果师傅”劳务输出率较去年提升40%,人均月收入比未认证的果农高2500元,雇主对技能匹配的满意度达到95%。

千阳“苹果师傅”技能等级评价工作,是陕西开展“技能照亮前程”行动的一个缩影,自2025年至2027年底,陕西将结合劳务品牌建设,开发一批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保障劳务品牌的技能水平。

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4.03万人次,其中高级工以上4.68万人次,今年新评聘首席技师、特级技师34名,这些高技能人才正活跃在我省生产一线。

文/图 本报记者 白圩珑 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