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林欢,今天西安多云转晴,上午9点有会议,记得带好会议资料……”清晨6时30 分,西安火炬路的市民林欢,在智能音箱轻柔的歌曲旋律与日程提醒中醒来。他伸手拿起手机,屏幕上的日程表已同步好全天的安排。
走进厨房,白雾正从智能电饭煲的排气孔溢出,熬的软糯的小米粥裹着红枣香,此时正是最佳食用温度。“以前赶时间总吃不上早餐,现在起床就能喝到热粥,清晨再也不用慌慌张张。”林欢笑着说,现在的生活满是惬意。
7时40分准备出门,林欢指尖轻触玄关的 “离家模式” 按键,墙上的显示屏瞬间跳出门窗状态:“卧室窗已关、客厅窗已关……”大门关闭,全屋非必要电源自动切断,阳台的智能晾衣架也悄悄收起,“不用反复检查水电门窗,省下的时间够我在楼下买个肉夹馍。”
坐进搭载智能驾驶系统的汽车,林欢给出指令:“开23度空调”,仪表盘立刻亮起最优路线,出风口缓缓送出风。快到公司时,面对狭窄的停车位,他按下自动泊车键,车辆灵活转动方向盘,精准停入车位。
傍晚7时许,林欢把车刚停在小区地库,便打开智能家居APP,轻点“回家模式”。刚出电梯,智能门锁就通过手机信号识别身份,自动弹开大门,客厅灯光从暗到明慢慢过渡,一进门就感受到舒适。“以前下班回家,得先摸黑找开关,现在打开门就是贴心的‘迎接仪式’。”
除了便捷,安全感更是智能家居带来的“硬核”体验。林欢家的智能门锁支持指纹、密码、手机NFC等5种开锁方式,再也不用怕钥匙丢失,客厅的智能摄像头24小时值守,一旦检测到异常动静,会立即触发警报并推送视频到他手机。“上次出差,摄像头提醒‘阳台有异物晃动’,点开一看是风吹动了晾衣绳,虚惊一场但更安心了。” 林欢坦言,“有了这些‘忠诚卫士’,出门安心,在家睡觉也能静心。”
夜幕降临,智能家居还悄悄改善着他的睡眠体验。躺在智能床垫上,床垫的传感器实时监测他的心率与呼吸,自动调节软硬度。一旦监测到鼾声,床体即刻抬升15°角改善呼吸。
这样的智能生活,并非个例。近年来,西安年轻消费群体中,像林欢这样愿意为智能家居埋单的人越来越多。“节省下来的时间,能用来健身、追剧,生活状态更积极了。” 林欢的感受,正是西安消费升级的生动缩影。
本报记者 任荣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