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微报纸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04日
感知文化厚度 汲取精神力量
第六个“三秦学生记者节”系列活动之行走的思政课

“三秦学生记者”在讨论团队协作项目路线。本报记者 陈飞波 摄

骊山脚下千名“三秦学生记者”齐诵经典。本报记者 党运 摄

“三秦学生记者”在欢乐的氛围中放松身心。本报记者 党运 摄

“三秦学生记者”通过实验观看了解声波形状。本报记者 陈飞波 摄

近日,由三秦都市报社、陕西省思政课教学“三秦学生记者”社会实践活动组委会办公室组织开展的多场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举行。西大附中浐灞中学、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第二学校、西安西港花园学校、西安外国语大学鄠邑区实验小学的“三秦学生记者”,从校园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触摸历史、感悟传承,汲取成长力量。

西大附中浐灞中学

在历史与传承中汲取奋进力量

11月1日,西大附中浐灞中学的“三秦学生记者”走进宝鸡市眉县张载祠。

漫步在古朴的院落,“三秦学生记者”有的驻足观赏古建筑的精巧结构,有的俯身细辨碑文上的苍劲笔迹。

在团队协作活动中,“三秦学生记者”互相配合完成探索任务,从中学思践悟。

在张载祠外,“三秦学生记者”进行了有趣的团建活动。他们明确分工、密切配合,通过“重走长征路”团队协作项目,体会红军长征的艰辛与不易。

随后,“三秦学生记者”来到扶眉战役纪念馆。他们向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敬献花篮,表达出年轻一代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走进纪念馆,泛黄的文书、生动的沙盘,无声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三秦学生记者”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在一幅战役示意图前或认真记录,或轻声讨论。

返回途中,车厢内气氛热烈。“三秦学生记者”争相分享着自己的收获与感动。高二(9)班的李雨欣说:“实地走访和团队实践让我明白了思政课的真正价值就蕴藏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

西大附中浐灞中学德育主任张军表示,此次研学实践,通过沉浸式、体验式教学,让“三秦学生记者”在行走中感知文化厚度,在追忆中汲取精神力量。

泾河新城第二学校

千名“三秦学生记者”同上实景思政课

11月1日,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第二学校千名“三秦学生记者”分别走进临潼华清宫和长安云西安科技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骊山脚下,千名“三秦学生记者”共诵《少年中国说》。他们精神饱满,声音激昂,深刻体悟着文字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接着,一首《歌唱祖国》手势舞,将整场社会实践活动推向高潮,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随后,“三秦学生记者”观看了《12·12》西安事变大型实景影画。看完演出,四年级(6)班的邹岸锦同学激动地说:“第一次看到如此震撼的现场演出,让我不仅了解了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更深刻意识到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传承和发扬先辈们的爱国精神。”

随后,“三秦学生记者”还参观了九龙湖、御汤遗址博物馆、五间厅旧址、芙蓉湖、唐梨园遗址博物馆等地。别具一格的园林风光,让“三秦学生记者”在行走中增长了见识。

五年级(5)班的王一诺同学告诉记者:“这场社会实践活动让我跳出书本,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用头脑思考。”

活动当日,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第二学校初中部的“三秦学生记者”走进长安云西安科技馆。最吸引人的是“工业机器人工程师”主题课程。“三秦学生记者”不仅亲眼见证了前沿科技展品的魅力,更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了工业机器人的控制与应用。

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第二学校德育副主任赵爱表示:“面对科技的飞速发展,同学们惊叹于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敢于创新、执着追求’的精神。这种精神将激励着同学们争做新时代的接班人。”

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第二学校校办兼德育主任赵亚锋表示,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外出实践活动,更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赵亚锋说:“思政教育远不止于教室。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这样的社会大课堂,让知识在行走中被激活,让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在亲身体验中得以升华。”

西安西港花园学校

在丝路欢乐世界感受文化自信

10月30日,西安西港花园学校的200余名“三秦学生记者”迎来一堂“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奇妙课堂。他们走进西咸新区丝路欢乐世界,通过参与趣味互动、科技体验等项目,触摸千年文明,点燃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

9时40分,“三秦学生记者”抵达丝路欢乐世界。一场以“科技携手丝路·共创时代新篇”为主题的迎宾秀拉开活动序幕。异域风情的舞蹈、奇幻的魔术表演,点燃了同学们的探索热情。

活动中,最震撼的部分是《万国来朝》。在老师指导下,“三秦学生记者”学习传统礼仪,躬身行礼,体验“万国朝拜”的盛景。随后,他们换上异域华服,化身“丝路使者”,亲历商贸往来与文化交融,感受中华文明的开放与包容。

在丝路沙画制作环节,“三秦学生记者”充分发挥创造力,在老师指导下,勾勒心中的丝路印象。一幅幅流动的画卷,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让丝路文化的魅力深入内心。“三秦学生记者”李婧熙兴奋地对记者说:“今天我在这里做了一幅漂亮的沙画,还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特别开心!”

本次活动最让“三秦学生记者”快乐的是小丑表演。演员们诙谐幽默、生动形象的表演引得全场欢笑声、掌声不断。五彩的气球被扭成花束、玩偶,随机赠予台下的“三秦学生记者”,他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放松身心,释放天真,感受童年美好。

在老师带领下,“三秦学生记者”分组探访七大主题街区。异域风情令“三秦学生记者”流连忘返,仿佛步入童话世界。

此外,“大国重器·守护和平”主题活动,吸引了众多同学的目光。他们近距离观摩新型战机模型,了解国防科技发展历程。一比一复刻的军事装备,让厚重的知识变得生动鲜活。

带队老师朱艳娜表示,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特别精彩,孩子们沿着丝绸之路的足迹,一起看风景学知识,闯关分享快乐。相信回到课堂以后,他们会更懂学习更懂合作。

西安外国语大学鄠邑区实验小学

在行走的课堂中触摸科学脉搏

10月30日,西安外国语大学鄠邑区实验小学的百名“三秦学生记者”走出校园,将自然科学课堂“搬”进了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内的“奇趣物理界”。在这场以科技为主题的行走的课堂中,他们通过沉浸式探索与亲手实践,感受生态之美,解码科技奥秘。

在“奇趣物理界”展厅内,一系列声光电磁交互设备成为学生们理解物理学发展历程的窗口。在声学实验区,共振现象的神秘面纱被缓缓揭开。指导老师通过频率调节让物体产生剧烈振动,甚至模拟了声波武器的基本原理。一个个看似不可思议的现象背后,是严谨的物理规律在发挥作用。

天上的云是怎么来的呢?液氮制造的云雾缓缓升腾,模拟出地球水循环的壮观景象,学生们围在实验台前,目不转睛地观察着水的变化,见证自然界气象现象在实验室中的完美重现。

“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看到云的形成过程。”四年级(2)班的崔修然同学兴奋地表示,“以前在课本上读到水循环总觉得很抽象,现在一切都变得具体而生动。”

令人难忘的当属“莱顿瓶手作”环节。“三秦学生记者”通过亲手复刻蓄电池,在成功放电的瞬间,他们手拉手围成一圈,共同感受微电流穿过身体的独特震颤。现场观察让“三秦学生记者”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惊叹声,兴奋与激动洋溢在学生们的脸上。

马佩佩 王顺 本报记者 党运 陈飞波 郭子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