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姬娜)11月19日上午,78岁的尉先生刚在社区助老理发点剪完发,又顺道做了个肩颈按摩。他笑着说:“现在下楼走几步就全办了,每月还有志愿者上门免费理发。真的太方便了!”
这一幕,正是西安市高陵区崇皇街道泾欣园社区“场地让位于民生”改革的生动缩影。打破“重办公、轻服务”的传统格局,将原本用于行政办公的大片空间腾退整合,推行“大办公室”集中办公,把省下的场地全部用于打造嵌入式便民服务场景,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社区、需求就近满足”。
通过“场地换服务”模式,社区引入专业机构和社会资源,构建起涵盖助餐、理发、家政、健康理疗、书法课堂和夜校课程等9大类服务的多元体系,覆盖生活保障、健康关怀、文化娱乐和技能提升四大维度。居民不出小区,就能享受到“一站式”生活服务。
精准服务,更需“看得见、摸得着”的机制支撑。在社区网格工作站,一张色彩斑斓的“七彩民情图”格外醒目:红色标注独居老人,橙色代表高龄群体,蓝色对应孕产妇……124名特殊人群按需分类,一目了然。“这张图就是我们的‘服务导航’。”网格员小王介绍。依托动态台账,社区组建由网格员和志愿者组成的服务小分队,开展定制化帮扶:定期探访空巢老人、联合卫生院上门义诊、为行动不便者代购送药、为孕产妇提供电话指导……累计服务已超300次。
社区还有一支由90余名退休职工组成的银龄志愿队。他们成立“银龄工作室”,化身社区治理的“生力军”:低龄老人结对帮扶高龄邻居,暑期开设公益课堂陪伴150余名儿童,日常参与巡逻、环境整治、文艺演出,还设便民点提供免费磨刀、低价缝补等服务,累计服务300余次。“退休了,能为邻里做点事,心里特别充实!”一位志愿者的话,道出了这支志愿队的初心。
从“腾空间”到“换服务”,从“精准画像”到“志愿接力”,一项项务实举措正将“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转化为居民家门口触手可及的幸福实景。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