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某商场内的“以租代买”宠物店。
“首付699元,每月支付139元,租满24个月,这只金虎斑就正式归你了。”近日,郑女士在西安一家商场看到了一只喜欢的猫咪,在商家介绍下,抱着“先试后养”的心态租下猫咪,成为“以租代买”养宠族的一员。记者调查发现,这种将分期付款模式应用于宠物交易的方式正悄然兴起,同时也引发了关于宠物权益、交易风险等方面的争议。
租赁期限多为半年至一年
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和本地宠物服务机构查询发现,提供猫咪“以租代买”服务的商家不在少数。租赁流程通常为线上选宠、签订电子协议、支付首付及首月租金后,商家通过现场领取、宠物托运或上门配送将猫咪交付。租金根据猫咪品种、年龄等差异较大,普通猫咪每月100元-200元,品种猫则可达300元-800元,租赁期限多为半年至一年,部分商家标注“租满即赠”“租金可抵购价”。
“刚毕业租房,不确定能否长期养猫,租养模式很合适。”西安市民陈女士表示,协议中约定商家提供疫苗接种证明,且首月内猫咪出现重大疾病可退换,这让她较为放心。
从事宠物租赁业务的杨女士介绍,租客需提供身份证及居住证明,需要在社交平台所属软件上签订分期付款的电子协议,有些商家有退租机制,若猫咪无明显伤病可全额退还。有数据显示,一家有20只猫的“以租代买”门店,猫咪被“租”出去的时间,最快一周,最慢一个半月,“租客”多为大学生或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每个人喜欢的品种不同,很少有租不出去的情况。”
“以租代买”实际为“分期付款”,你愿意为你的猫咪背负“月供”吗?大兴西路上一家猫舍的老板表示,这是一种方式,但部分商家为降低成本,可能未给猫咪完成全程疫苗接种,且租赁期间猫咪的健康监测责任界定模糊。例如猫咪生病,商家以“饲养不当”为由拒绝承担医疗费用,这对本来就经济不宽裕的学生而言,会变成更大负担。
“以租代买”隐藏多重风险
猫咪“以租代买”藏风险,陕西众致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潘莉律师说:“这种以‘以租代买’为名的商业模式,表面上降低了养宠门槛,实则暗藏法律风险。不少消费者在‘免费领养’或‘低成本租猫’的诱惑下,不慎背负上所谓的‘猫贷’,陷入维权困境。猫咪‘以租代买’看似低门槛,实则是含买卖、租赁、借贷的复合型合同,本质为融资租赁。此模式隐藏多重风险:商家用格式条款设陷阱,消费者易不知情背负‘猫贷’;宠物健康风险多转嫁给消费者,宠物病亡仍可能需付租金,还可能有高额违约金及征信影响;责任界定难,宠物瑕疵担保、伤人责任易起争议。
目前行业监管空白,标准模糊。建议监管完善立法、建立备案制,行业制作示范合同。建议消费者选择正规机构:优先选择有资质、口碑好的领养机构或平台,仔细查看宠物的生活环境、健康状况、疫苗接种等信息。审慎审查合同:在签约前认真审阅合同条款,特别是关于分期付款、违约责任、宠物健康保障等关键内容,对不合理条款要勇于质疑并要求修改。妥善保管合同文本、付款凭证、宠物健康记录及与商家的沟通记录,为可能发生的纠纷保存证据。遇到纠纷时,应首先与商家协商,协商不成可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依法向法院起诉。”
文/图 本报记者 李佳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