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省农业农村厅、渭南市、安康市、杨凌示范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了陕西“十四五”以来农业农村发展成就。
特色产业加快全链发展 和美乡村建设稳步推进
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孙矿玲说:“‘十四五’以来,陕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七个提升工程’,坚决守牢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显著增强。陕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两藏”战略,坚持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集成发力,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全省耕地总量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468万亩,并建立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一体化”管理机制。关中灌区两料“吨半田”、陕北春玉米“一季吨粮”、陕南稻油轮作“1253”等高产模式持续推广,累计打造“吨粮镇”13个、“吨粮村”25个。
2024年陕西粮食产量突破1350万吨,增量跻身全国前十,油料产量62.85万吨、蔬菜产量2153.4万吨、肉类产量129.5万吨,分别较2020年增加6.3%、10%、20.9%。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陕西持续强化动态监测帮扶,“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常态监测、动态清零。脱贫县均形成2—3个主导产业,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连续五年超过210万人。
特色产业加快全链发展。 全省深入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链建设五年行动,每年统筹约20亿元中央和省上农业专项资金支持全产业链建设。形成“省级抓千亿级、市级抓百亿级、县级抓十亿级”的工作体系。2025年综合产值预计达6649亿元,带动市级发展26条超百亿元、县级发展131条超十亿元产业链,苹果、猕猴桃、羊乳三个产业体量稳居全国第一,产量分别占全国1/4、1/3、3/5;茶叶、食用菌产量及设施农业规模位居西北首位。
和美乡村建设稳步推进。陕西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每年统筹20亿元,建成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1008个,提升改造748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农村基础设施持续完善,自来水普及率达98.2%,农网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所有行政村及87%的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行政村5G通达率达到99.5%。农村公共服务进一步便利,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提高到88.7%,85%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标准。在革命圣地延安成功举办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开展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整治,举办“村歌村戏村民唱”等系列活动,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盈。
科技装备支撑更加有力 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深化
科技装备支撑更加有力。持续打造杨凌示范区旱区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与省内各市、农业大县构建“1+10+N”农业科技协同推广合作模式。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示范推广不断推进,“旱地绿色智慧集雨补灌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年10项重大引领性技术。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连续三年每年新增1家,72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建设区域农事综合服务中心120个、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477支。
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深化。陕西扎实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2024年之前的6县3镇2村延包试点顺利完成,顺延比例达98%,2025年启动的14个整县试点稳步推进。接续实施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清零消薄”“消薄培强”行动,经济强村增至12.3%,薄弱村降至3.1%。开发推广“陕农经”综合信息监管服务平台,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今年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395元,增速高于全省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农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陕西承办重大外事活动50多场次,高质量建设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为上合国家培训农业官员和专家,建成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0个。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片区实现挂牌运营,全国首个农业特色综保区封关运行,2024年全省农产品出口65.9亿元,多年保持30%以上增长。
粮食安全保障成效显著。“十四五”以来,我省粮食产量稳步增加。2024年粮食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352万吨。这主要得益于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结合的粮食单产提升方法的推广应用。
2024年末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468万亩,优良品种推广应用,我省油菜品种占全国种值面积的1/5,农机操作水平提升,粮食全程机械化水平提高。主要粮食作物保险覆盖率提升,粮食生产和销售保障有力。
特色产业链成效显著 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
“十四五”期间,陕西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特色鲜明。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乳制品、苹果、羊乳等特色产业链成效显著,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水平不断提高。各地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形成省市县多层次、多维度发展格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陕西聚焦8条重点产业链,推动特色产业向优生区优势区集中。实施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加工园区建设、技术推广、品牌营销等20件实事,2024年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达2359.7亿元。延安苹果、咸阳马栏红等品牌跻身全国前十,2024年水果网络零售额位居全国第一。富平山羊奶等8个区域公用品牌纳入国家培育计划。国家级农业产业集群11个、产业园13个、强镇63个,省级以上融合载体319个,实现重点链集群全覆盖、重点县园区全覆盖。
累计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6.5万家,农民深度参与产业链发展,实现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合作联营等增收模式。
本报记者 朱娜娜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