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钢集团龙钢公司5号转炉炼钢现场。
陕钢集团汉钢公司中厚板成品库。
陕钢集团大西沟矿山。
陕钢集团龙钢公司机械化一次料场内景。
“十四五”期间,陕钢集团在国家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坚持“钢铁产业提质提效”和“延伸产业创新创效”两条主线,全面推进建筑用钢、钢结构用钢向新能源用钢和金属制品用钢转型,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坚定不移走“减量、提质、增效、低碳”发展道路,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时代答卷。
创新驱动
产品矩阵实现战略新跨越
通过与北京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构建起紧密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成功搭建了支撑持续创新的高水平平台。
陕钢集团新一代长材直轧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及应用达国际领先水平,超高强抗震钢筋650Mpa级研发关键技术西北领先,新建100万吨中厚板生产线填补了陕川市场空白,钢铁主要工序整体装备水平处于西部先进水平,成功突破了关键技术瓶颈,实现了中厚板、优特钢、带钢、圆钢等新产品的稳定生产,标志着陕钢集团正在由建筑用钢向能源用钢与结构用钢迈进,多元化、高端化的产品新格局正在形成。
在川藏铁路、第十四届全运会场馆、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等国家及省级重点项目工程中扮演了“钢筋铁骨”重要角色,以卓越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奠定了“禹龙”品牌在区域市场的金字招牌地位。
五年来,陕钢集团累计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20项。科技创新,已然成为驱动陕钢这艘钢铁巨轮破浪前行的最强劲引擎。
绿色转型
树立低碳发展新标杆
面对“双碳”目标,陕钢集团将绿色发展理念深植血脉,展现国企担当。五年来,累计投入近54亿元用于环保提升,系统性完成主要生产工序超低排放改造,实现35个物料场全封闭管理。各类污染物排放浓度稳定低于国家标准,其中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较“十三五”末下降60%以上。
在运输环节,投资1.34亿元为所属龙钢公司、汉钢公司两主业购置氢燃料电池重卡车32辆、电动重卡135辆,实现清洁运输比例达至80%目标,较“十三五”末期清洁运输比例提升了30 %。车辆使用清洁能源,不仅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同时也减少了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
按照“见缝插绿、破硬植绿、立体挂绿、创意增绿”和“厂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原则,大力推进厂区“四化”工程,绿化投资2.3亿元,可绿化覆盖率大幅提升至90%,实现了“季季有景、四季常青”,建成生态园林式工厂。
他们对钢渣、水渣、除尘灰等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平持续提升,投资30981万元,建设150万吨钢铁渣粉项目和烧结机头电除尘灰资源化利用项目。推广应用余热余能发电、光伏发电等节能技术,新一代直轧技术年减排二氧化碳20万吨,光伏年发电量1000万千瓦时,“三废”资源综合利用年产值突破6亿元。
数智赋能
激发转型升级新动能
陕钢集团将“数字陕钢、智慧制造”作为战略方向,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走深走实。
在生产环节,在自动取样、智能焊接等关键场景大力推进“机器人替代人”,广泛应用智能装备系统,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在管理层面,构建覆盖全流程的“工业大脑”,集成打造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实现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变。
在该集团数控中心,禹龙云商平台的优化升级,实现了全流程数字化服务,预计2025年线上交易额将突破530亿元。陕钢集团正从传统制造商向数据驱动的现代化企业加速转型。
开放发展
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
陕钢集团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深耕西部市场的同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禹龙”品牌产品凭借过硬质量成功打开国际市场,相继出口瑞士、阿联酋、非洲等地,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大。在国内市场,与重要合作伙伴建立稳固战略关系,共同打造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回望“十四五”,陕钢集团以创新求变、以绿色重生、以智造跃升、以开放成长。展望“十五五”,陕钢集团将继续聚焦高质量发展,深化创新驱动,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向着打造中国西部一流金属材料服务商的目标奋勇前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金俊伟 薛若兰 本报记者 和平
记者手记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在关中平原的龙钢公司,氢燃料电池重卡车正在装载刚下线的钢材;在陕南汉中勉县的汉钢公司中厚板生产线上,应客户要求研发的中厚板陆续热轧;在商洛柞水的大西沟矿山上,生态环保已然成为陕西矿山修复的一张名片。
“厂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绿色生态钢城正屹立在三秦大地,展示着陕钢答卷。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