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三秦学生记者·作文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28日
二十年后的家乡

西安市雁塔区融侨小学五年级(3)班 李尚泽

2045年的一天,已经是植物学家的我,正在书房看书,却接到一条信息,“先生您好,有您一封快递,请尽快签收!”我取了快递打开一看,竟然是一份邀请函,请我回西安看看,顺便参加2045年的农高会。我非常开心地接受了邀请,并且决定趁此回国发展。

飞机降落的那一刻,我终于见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西安。我第一站先来到南门外的环城公园,我和团队培育的“西安槐”正舒展着茂盛的枝叶。它的根系净化了护城河的水质,叶片可吸附雾霾。一位在公园里散步的奶奶笑着对我说:“现在,西安城区的空气和南山一样清新,我的气管炎好几年都没有复发了!”我的第二站来到灞河沿岸的立体农场里,无土栽培的秦椒和石榴长势喜人,新型农业科技让灞河边的土地孕育出新的希望。

我乘坐地铁从尚稷路返回城区。地铁的车窗是巨型触摸屏,我指尖划过触摸屏上的地图,清晰地看到西安的全景图。暮色渐浓,我来到大唐不夜城的“时空胶囊”体验馆。戴上特殊装置,画面瞬间切换到盛唐:全息投影中的李白正从地面升起,孩子们追逐着光影在和他对诗。传统与未来的碰撞,在这一刻显得如此真切动人。

20年后的西安越来越美,越来越漂亮,科技、教育也越来越发达。钟楼附近的那些老街,依然人声鼎沸,游人如织。南北大街上,来来往往的各国游客川流不息。我看着古老而熟悉的钟楼,感慨地对同游的朋友说,这就是我儿时最爱逛的地方,这就是我所爱的家乡。无论过了多少年,这古老的钟楼都没有改变,还是我梦中的样子。

教师点评:习作构思新颖且,充满童趣。结构清晰,按空间转换串联场景,脉络连贯自然。描写鲜活,画面感十足。兼顾科技发展与家乡温情,立意深刻。

指导老师 王梦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