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前一期   后一期

能吃苦能奉献的“西部铁军”

——记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重力研究室
  地震预报是当今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面对这一难题,一代又一代地震科技工作者始终坚定信念不动摇、艰苦奋斗不懈怠、迎难而上不畏惧、攻坚克难不放弃,在迷茫中上下求索,在挫折中实现提升,在困难中砥砺前行。

  成立于2002年的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重力研究室,主要承担我国西部地区流动重力观测及重力学科地震预报研究任务。多年来,他们步丈天涯、征战万里,足迹遍布我国广袤的西部地区,跨戈壁、穿沙漠、越高原、踏雪山,以严谨的态度、精湛的技术,为地震研究工作获取了大量准确可靠的观测数据。秉承监测、科研、预报三位一体的战略,重力研究室常年奋战在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最前线,扎根基层、一马当先、善于钻研,被誉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西部铁军”。

  80后的赵云峰就是这支团队中能吃苦的一个缩影。在2014年的一次工作中,还有些感冒的赵云峰带病踏上了青藏高原,克服高原缺氧、生活艰苦的因素,及时、准确地完成监测任务。如今一到海拔较高的地区,赵云峰晚上睡觉时就会感觉胸口疼,他表示这大概是那次留下的后遗症。“自己监测的数据,才知道收集时候有哪些外界干扰,分析起来才能更加准确。以前的环境更加恶劣,老一代人都能克服困难,所以我既然来了就要坚持下来。”

  由于西部测区自然环境恶劣,气候变化无常,高海拔地区山地多,高差大,山路崎岖,地形复杂,与恶劣气候打交道是监测人员工作的常态。

  “在祁连山区经常会有雷雨、冰雹、大风甚至大雪,而北部的戈壁沙漠却是干旱高温,晴天时气温可达50℃。我们的工作有时候一天之内就能体验到三个季节的变化,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更是家常便饭。”重力研究室的带头人祝意青研究员介绍,这支大多由80后年轻人组成的队伍,在每一次外出工作前的培训会上,都要学习老一辈监测人员的奋斗精神,立足岗位、精益求精,力争为地震科研预报提供最原始、最真实、最可靠的观测数据。

  如今,重力研究室从最基础的野外数据采集到初具科学研究能力,再到地震预报崭露头角,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完整的工作思路和科研模式。近年来,中国地震局加强了流动重力监测预报工作,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流动重力在年度全国地震重点危险区强震地点判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当地政府防震减灾提供了一定的决策支持。文/图 本报记者 文晨  

  新时代雷锋精神践行者

  • 三秦都市报手机版
 
     标题导航
   第A01版:微报纸
   第A02版:2019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2019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A04版:2019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A05版:2019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A06版:2019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A07版:2019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A08版:重要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经济专刊·聚焦
   第A11版:经济专刊·聚焦
   第A12版:今日看点
   第A13版:法治之眼
   第A14版:民生新闻
   第A15版:三秦城事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K01版:三秦资讯
   第K02版:公 益
   第K03版:公 益
开栏语
能吃苦能奉献的“西部铁军”
我省青年志愿者学雷锋主题活动举行
西安启动志愿服务年活动
“学雷锋·无偿献血”公益主题活动举行
“王振治”“汪勇”志愿服务工作室成立
青年志愿服务队走近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