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毅伟)在炎热的夏季,万一中暑了算不算职业病呢,在我国“职业性中暑”是法定的职业病,但是不是所有中暑都属于职业性的,7月24日,陕西省疾控中心专家解释了“职业性中暑”。
职业性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主要强调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发病,而不是日常生活条件下。
职业性中暑高发工种包括高温、强辐射作业,如冶炼、炉窑、电池制造业中的熔铸岗位,塑料制品业中的注塑成型岗位等。高温、高湿作业,如印染、缫丝、深矿井作业等。夏季露天作业,如夏天的建筑业户外作业、港口码头货物搬运的物流业、农田劳动、环卫等室外作业。夏季高强度作业,如体育竞赛和军事训练等。
根据高温作业人员的职业史及体温升高、肌痉挛或晕厥等临床表现,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可诊断为职业性中暑。按临床症状轻重分轻、中、重症,重症包括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预防职业性中暑,用人单位要加强作业场所高温作业的管理,为高温作业劳动者配备防热面罩、工作帽服、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同时为高温作业劳动者发放耐热保健饮料。对于夏季露天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尽量安排早晚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