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仕文
《蜀河口》是杨才琎、马伯友两个蜀河人合著的长篇小说,这是他们的处女作,也是他们的成名作,极可能是他们的代表作,而最好的标签则是他们的佳作。
犹如曲江之于西安,蜀河口在安康市那也是响当当的存在。三年前我曾去过一趟蜀河,有了直观印象,所以读起《蜀河口》来感觉特别亲切。书的前几页是我国几位文学大家的评语、称赞,言简意赅,非常中肯,无疑为这本书增加了分量;许多读者也好评如潮,感知到他们都认真读了并理解了这部书,带着心悦诚服的意味,给予了这部小说应有的肯定和褒扬。
《蜀河口》以陕西安康旬阳蜀河口的兴衰史为背景,描绘的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一段刻骨铭心的时代风云。故事人物纷呈,惟妙惟肖;情节曲折,惊心动魄;语言流畅,优美激扬,极具可读性。
成功塑造了众多既有鲜明个性也具典型意义的人物,展现了这个地方衰落时期的巨幅全景画,充分提高了小说的阅读价值。
人物是小说的骨架,并且含钙量要求很高。人物的成功是一部小说成功的关键,只有人物的精彩才能构成小说的精彩。这部小说塑造了一百多个各色各样的人,里面没有一个响当当的中心人物,却有着十来个非常成功令人难忘的主要人物,还有一些同样是成功的极具可读性的次要人物,作者善于把他们放在尖锐的冲突和矛盾中刻画他们的性格,形象丰满,栩栩如生,令人叹服。
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描写和恰如其分的场景烘托,有力展示了蜀河口一段风云变幻,极大提升了作品的感染力。
本书的魅力不仅仅在于人物的刻画,更在于情节的浪漫铺陈,作者把这些故事情节写得充满激情,把历史和虚构交融,使历史变得生动形象,使读者感到虚构的真实,其强有力的现实主义特征又显得非常质朴,由大量材料和细致观察得来的细节,把人物和场景表现得生动逼真、壮怀激烈。作者的想象力丰富,洋洋70余万字、上下两册、77章节的巨著,一个事件连着一个事件,一个事件套着一个事件,多姿多彩,离奇曲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真正达到了小说情节引人入胜的效果最大化,足见作者编织故事的能力。
带有地域色彩的语言,生动贴切通达顺畅趣味十足,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极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该书语言生动活泼,赏心悦目,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对事件的叙述准确练达,对景物的描写自然流畅令人心旷神怡,对民间风俗的描述文字简练、酣畅淋漓又极富色彩,绮丽隽永的散文化风格给作品注入了活力。贾平凹先生盛赞道:“这是蜀河口历史烽烟的壮美史诗!”
尊重历史事实,顺应历史潮流,增强了作品的哲理意蕴。
一个地方的历史其实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的缩影,《蜀河口》一书不仅仅写了蜀河口,还写到了旬阳、安康、镇安、西安,还有湖北的汉口、丹江口、老河口、襄阳武当等地,把一个小地方的兴衰变迁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结起来,这是小说创作应有的高度。
两位作者是家乡人写家乡事,对家乡的痴爱之情,是本能的、发自内心的真诚。其宽广的视野、鲜活的场景描写、周到缜密的谋篇布局和富有张力的语言特色,使作品避免陷入那种暮气沉沉、按部就班、仰承上意的故旧写法,表现出了勇往直前的朝气、锐气和活力,犹如一股山野清爽之风迎面拂来,芬芳馥郁沁人心脾。
今天的蜀河口,已经从一个繁华的水旱码头,演进到一个历史名镇,发展成一个旅游胜地。而这部小说的成功问世,为这个进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历史的烟云中划出一道耀眼的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