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于陕西宝鸡的秦“夔龙纹”瓦当王
大瓦当,也称遮朽。在古代建筑中不是用于椽头,而是用于大型宫殿建筑的檩头,或是梁的两端,当面直径均在50厘米以上,因其形制巨大,存世稀少,被誉为“瓦当王”。
现藏于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的这件秦“夔龙纹”瓦当王,发现于陕西宝鸡。瓦当表面呈大半圆形,高40.5厘米,直径60厘米,当面由两条造型奇特的夔龙组成,图案左右对称,线条卷曲,劲健有力,立体效果极佳。此瓦当实际用途应用遮护宫殿建筑两端外露的大梁,通过这件“夔龙纹”瓦当王的超大规格,我们可以遥想秦代宫殿建筑恢宏雄伟的气势。
夔是传说中的独角兽,声若巨雷,给人以威慑四方之感。夔龙纹是商周青铜器装饰的主要神兽纹饰之一,形象多为张口、卷尾,具有古拙的美感。至秦代,其形象被刻画在瓦当之上,承载着古代先民沟通天地、谐和万物、辟邪祛灾、祈福承喜的美好情感。
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还收藏着另外两件 “夔龙纹”瓦当王,一件发现于陕西临潼,另一件发现于陕西铜川。
发现于临潼的“夔龙纹”瓦当王,大半圆形,直径56厘米。当面由两条夔龙组成,图案左右对称,线条卷曲,方折劲健有力,回旋得体,华美富丽,立体效果极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发现于铜川的 “夔龙纹”瓦当王,大半圆形,直径65厘米。当面四条夔纹变形卷曲,简洁大方,华丽富贵,气势豪迈,体现出秦人的豪放气质。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屋檐上一种非常重要的建筑构成,也是古代皇家建筑重要的语言符号。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馆藏西周至明清各个时期瓦当、古砖总计4600余件,是中国目前馆藏瓦当数量和种类最多、最完整的古代砖瓦类专题博物馆。馆藏瓦当镌刻着中国古代建筑的精美成就,从建筑、装饰、文字、美术、书法、雕刻以及哲学思想等层面诠释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本报记者 赵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