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龙腾四海贺新春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02日
“龙年特别版”手机壳引热议
民俗专家解读龙文化

本报讯(记者 石喻涵)近日,一款“龙年特别版”手机壳上线。据其官网介绍,这款手机壳是为了庆祝中国农历龙年春节而特别定制。随后,有网友指出,中国传统文化里“五爪为龙,四爪为蟒”,实为指蟒为龙。也有人表示,龙并非一开始就有五爪,而是从三爪、四爪到五爪发展过来的。究竟哪种说法最准确?2月1日,记者采访了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民俗专家王智。

“数千年的文明进程中,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龙文化也是非常丰富的。”王智表示,在戏曲中,确实有“龙为五爪,蟒为四爪”的说法,“这个手机壳说明,如今我们的文化正在全球产生影响。”

“在我国古代,龙在一定时期曾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爪子不同,高低贵贱就不同,甚至雌雄也就不同。比如,爪有两个分叉的是雌性,五个分叉的是雄性。”王智举例。

博物馆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龙的形象出现在瓷器、石刻、刺绣等各种载体上,以此表达人们对幸福吉祥的追求,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向往。

秦汉时期,龙的形态基本定形,头、角、四爪及尾均具备鲜明的特征。南北朝以后,龙的形象更加复杂、丰满,头部增大、双角耸立、项部和颏部鬣须加长,身躯扭曲,富于变化。唐宋时期,龙的造型趋于完善,并开始走向程式化。

在王智看来,指蟒为龙不一定是错的。“俗话说‘龙生九子’,说明龙是有各种变化的,它是多种动物的集合,一种集大成的存在,一个文化符号。”他认为,龙作为重要的精神图腾,展示出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延续和文化传统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