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要点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22日
解决空天动力领域难题
探索科技成果转化陕西模式

张伟向记者讲解展厅内的科研成果。

2月19日,记者来到位于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1期的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在空天院成果展示厅内,科研创新部部长张伟向记者逐一讲解厅内展示的一系列科研成果。“这些内容我已经讲了上千遍。”她笑着说道。

空天动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工业基础、科技水平的集中体现。陕西是航空航天产业高校、院所、企业的聚集区,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我省具有明显优势,将航空航天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到实体企业实践中勇立潮头,用魏征的话说:“这份挑战很有荣誉感。”

2018年4月,现任空天院总经理的魏征接到了一个新的命令,参与筹建空天院。2018年7月20日,经陕西省政府批准,由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发西安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西安航空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第四研究院、第六研究院五家单位共同发起,空天院正式注册成立。

空天院在起步阶段,最大问题是如何生存。魏征在深思熟虑之后,建议结合股东单位优势,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替空天院蹚出一条路,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企业孵化、金融投资、服务赋能”为一体的全周期全链条科技创新模式。聚焦三航产业和新材料,孵化项目覆盖从科研到种子再到产业全周期,孵化出一大批优质项目。

魏征告诉记者,2023年,与空天院有股权关系的企业产值达到49.6亿元,估值462亿元,其中万德股份顺利登录北交所。被评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

“我们致力于解决空天动力领域‘卡脖子’‘国产替代’难题,探索形成了符合国家战略、具有陕西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和模式。”魏征说。

目前,空天院建成了“人才汇聚、协同创新、科技金融、技术转移”四大平台,探索形成了依托空天院平台、建设八大硬科技转化中心、孵化若干产业化公司的“1+8+X”运行模式。未来将建成新质生产力创新平台、重大装备的牵引平台、科技金融结合平台、工业信息服务平台和硬科技股权运营平台。

文/图 本报记者 魏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