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
去年春天买的书,在又一年春天到来之际,终于读完了。昨夜起了好大的风,北方的春天总是多风的,在这样的风声呼啸里,难得断断续续又读了将近一天。
“春天在一点一点花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了。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解冻后的大地,又怎能不做了春天的填空呢!”迟子建老师的《也是冬天,也是春天》是我认认真真看完的第一本散文集,这本书把我的很多感受都写得真切,书中好几处,就一句话,不到十个字,却能突然让我饱含泪水。
从白山黑水到碧野晴空,从清晨日暮到冷月斜阳,从皑皑白雪的冬日到生机盎然的春天,从万物生死中探寻世间真情,从人生的寒冬迈向岁月的暖春,种种感人至深的片段构建了她所独有的散文天地。
在冬天里看到春天,蕴含着深邃明辨的哲理,这种对立与统一的规律,如同在失败中看到了成功,在苦难中看到了希望……感谢花在这里的时间,是平静愉悦的一段旅程。
天空濛濛,茫茫素景,似一张白纸,是天地间的语文。一只麻雀,停在梢头,被风吹得身形瘦弱。今日阳光乍现,明天雪花纷扬;今日微风拂面,明日冷风瑟瑟。倒春寒,常常让人有一种还未走出冬天的钝感。裹紧羽绒服盼着枝头冒出新芽的心情,想放手拥抱日光却不得不缩进口袋的不适,大概就是蠢蠢欲动。四野空灵,与空山的对望,在一呼一吸间,等着被春色打开。
翻了又翻这本散文集,实在是应景,有一种令人静下心来的魔力。物是人非,久未惦念过的故乡和消失在生活中的亲人,和着迟老师鲜活的文字,揉搓着善感的心,因为遗忘而愧疚到疼痛落泪。恍惚间,姥姥佝偻着腰,去院子里盖上了大酱缸上的白纱布;院子里的大公鸡,趾高气扬地欺负幼年的我;临近过年,相距一拃宽的两层玻璃窗的夹缝里,塞满了鸡鸭鱼肉和冻梨;忙年,就像老鼠般准备十几天的食物,亲戚们相互聚集在一起做饭、唠家常、搓麻将;伴随着的记忆还有数月也不会融化的积雪,照得见人影的冰面和冻到针扎般疼的手脚。年岁渐长,以为自己嫌弃故乡的冰冷,竟也是一去不回头的青春,铭刻着所有悲伤与欢喜,也是冬天,也是春天。
四季轮回,我们好像总是在春天的时候才提醒自己要感受季节之美,其实当下的每个时刻都值得我们用心品味。雨露和风霜像极了教育者,讲述着成长的方法论。季季往复,年年变化,这执意欠暖的图景,就像长短参差的百态,唏嘘之余将所有力气准备拿去置换。等待与迎接,守望与开放,春的部首,在接近生发的时光里,辅助万象更新。
“读书静坐各得半日,清风明月不用一钱。”阅读总会让我心情愉悦,神清气爽,我更喜欢在春天里读书,因为春日读书最怡情,那些字里行间处处透出真情,好像即使我未曾亲身经历却仍有所感。
从万物中探寻到世间的真情,持着赤诚的心感恩这个世界。人生如行文,恒久地延展着,或情深如墨,或洒脱奔流,谁知眼下情节是伏笔,抑或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