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细品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18日
那风,那土,那人情

■王赛婷

我生活的小城除本地原住民外河南人居多,听父亲说是当时煤矿建设进行时,需要大量基建施工和煤矿工作人员,而河南作为陕西的邻居,同时又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品质,故拖家带口来到本地。在工作之余很快融入其中,包括饮食、风俗、口音等,慢慢地城市在外也有了另一个称呼“小河南”。

因此,我从小就被动过起了“双语”生活。若干年后,我也能口吐两种方言。在上学后又学习了普通话,至此,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我曾得意地炫耀过:“我会随时切换三种本土语言”。

此时也会想起一个教育栏目的标题:论语言环境的重要性!

河南话与陕西话最初并轨的有趣场面,你一定没见过。刚开始一度混乱不堪,你说你的方言我说我的地语,你述你的风俗我论我的习惯,你有你的固执我有我的坚持。过程堪比一场激烈异常的辩论赛,最终双方在语言、眼神、手势、表情的配合下,总算明白了对方的意思,达成共识并相视一笑,握手言和。

在平时,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暖心的话语:“俺哥,你弄啥咧,俺帮你……”“么撒么撒,额能行……”对方赶忙应声回答着。结果还是对方的热情占了主动,在相互推搡之间,两人都满心欢喜,各自都使出洪荒之力,生怕比对方少出力,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了手头的事。这样的场景在我的小城比比皆是,也是将“远亲不如近邻”的民间俗语发挥得淋漓尽致了,邻里邻居互敬互爱互帮互助,其乐融融。

我常窃以为喜的是,能够吃到更多花样且诱人的美食。

当我的早餐还是豆浆、油条配咸菜“三件套”时,旁边时不时地飘来阵阵香气,牵着我的鼻子拽着我的身子向旁飘移而去:那是胡辣汤、油馍头配水煎包“三剑客”,直扎得味蕾口水涟涟;当我的午餐还是手擀油泼面时,那边的烩面片也已新鲜出炉,对于我这个无菜不喜无汤不欢且肠胃娇弱的人来说,有汤有菜好消化的烩面片简直就是体贴牌“健胃消食面片”;最喜欢且难忘的当属饸饹了,百吃不厌,常念常欢,老区北关当然是“聚集地”了,桥头第一家、第二家……五中巷子,重兴公园,遍地开花,店店满客,整个城市上空都飘着饸饹的香气。

这些美食,形成了我的小城独有的“烟火气”,融合、沉淀、发扬,“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这里,就是那最不一样的烟火。

这些美食、乡音,化作那风,那土,汇成股股爱的轻烟浓雾,在城市上空升腾,升腾。飘向天空,飘向云端,飘向游子们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