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相斌
田东海老师是陕西著名的书画家。
去年3月,我们夫妇专程去西安看过田老师。谁知五十天后,老师却与我们永别了。自那天追悼会后,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老师。前几天,我们又在梦中相会。他还是那么慈祥,还是那么平和,我们说了很久很久。突然田老师笑着问我,“你还记不记得龚自珍的《己亥杂咏》?”我一时答不上来。
醒来后,回味那幸福的瞬间,我恍惚觉得,田老师没有走。他已化作一抔春泥,仍在践行着园丁的初心和使命,还在呵护着我和我的家人。
1971年,我在坊镇中学上学,田老师作为我们的校长,扎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治学理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曾聆听过他几节语文课,讲得非常认真,五十多年过去了,至今印象很深。
1974年1月,我们这届高中毕业生回到农村,我担任了大队会计。大概是3月初,田老师带着六名队员进驻我们南沟村开展工作。他用一颗赤诚的心,融冰化雪,感动了干部群众,凝聚了人心。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工作,南沟村出现了朝气蓬勃的新气象。半年后,一跃成为县上的先进典型,陕西日报、陕西农民报头版头条刊登了南沟村的经验,南沟村的经验在全省推广。过去半个世纪,村上的干部群众对田老师仍念念不忘。
1976年6月,我和田老师同时调入新池公社。记得那年春节过后,我从别人口中得知,田老师家中粮食不够吃。一天晚上,他下乡回来,我主动到他的房间,告诉他在社筹粮中给他调剂解决了一二百斤主粮,因为我掌握着社筹粮的支配。孰料,田老师断然拒绝,并将我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1978年秋,田老师工作变动。临行前,老师送我两幅画,一幅是《鱼翔瀚海》,一幅是《莲池荷香》,包括我结婚时送我的《红梅迎春》,构思新颖,线条清晰,笔力细腻,着色淡而不俗。从立意到布局,从色彩到画面,老师是经过深思熟虑后一气呵成。
“于无声处听惊雷”。田老师走后,我站在画前端详,突然醒悟。画中有情,画中有意,画中有无声的语言,画中蕴含着师生情谊和殷殷的期望。老师在告诫我,要有大海般的胸怀,要有敢于搏风击浪的气魄,要有“雪压不倒,风吹不残”的红梅品质,更应具备“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风范。这是我受益一辈子的教科书。
1979年后,我总会不时地去看望田老师。师生之间总有说不完的话,每次相见,获益良多。
2022年,我们夫妇探望田老师时,说到几次搬家将那幅《红梅迎春》的画损坏了,既内疚,又惋惜。时隔三天,田老师打来电话,说他给我们重新画了一幅。取画那天,他还给我即将出版的新书题写了书名,并与我们合影留念。谁曾想,这张照片竟成了我们师生之间的最后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