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城事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19日
铜川陈炉:
千年古瓷镇 承载悠悠乡愁

“你们看,这些残瓷废片,都是咱陈炉制瓷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岁月荏苒,沧海桑田,千年来已累计形成了一座座小山头,当地人叫瓷瓦山……”暑假来临,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多了几分熙攘喧闹。63岁的铜川文化传播大使、“陈炉古镇第一讲”吴欢喜时常要给前来研学的孩子们讲解这座古镇的曾经。

陈炉因“陶炉陈列”而得名,是当今国内唯一遗存“1400年炉火不绝”的耀瓷生产基地,也是陕西乃至西北最大最重要的制瓷窑场和瓷业生产基地,有“东方陶瓷古镇”之誉。作家贾平凹曾在《古炉》中描绘陈炉:“台阶是瓷的,水沟是瓷的,就连地面也是竖着瓷片一页一页铺成的。站在这里一声呐喊,响声里便有了瓷的律音,空清而韵长,使人油然想起古罗马的城堡。”

陈炉因瓷而荣。近年来,陈炉镇先后被命名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1年成功入选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

“陈炉千年炉火不息,创造了世界同一地瓷器烧造时间最长的纪录。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既要留下陈炉的‘乡愁’,也要考虑到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走进陈炉、了解陈炉、爱上陈炉。”采访中,陈炉镇公用事业服务站站长薛晓波告诉记者,近年来,陈炉镇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不断完善工作体系,挖掘传统项目,组织非遗传承培训,丰富非遗活动内容,每年组织开展各类活动20多次,培育陶瓷艺人200余人,带动全镇从事陶瓷制作人数达到600人,“指尖技艺”已经转化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指尖经济”。

7月17日,在镇区制瓷企业李家瓷坊院内,人声鼎沸。游客们参观完“耀瓷展”后,围炉煮茶、把玩瓷器,好生惬意。2013年,李家瓷坊第十代传承人李忠楼对李家瓷坊原址进行改造,建起耀州瓷工艺制作流程展示区、产品展览区、游客陶艺体验区以及技能培训区。李家瓷坊集制作、学习、体验及参观于一体。2020年又开始第二次改造,开发了龙柏芽罐罐茶,并提出了古镇慢生活的理念,把瓷坊打造成为休闲度假文化院落、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位于镇区核心景区的王家瓷坊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每一天,都有游客慕名参观,王家瓷坊负责人王战军总会热情地迎上去,讲解倒流壶等耀瓷精品。王战军出生在陶瓷世家,1996年,他与妻子开办了瓷坊。“我会做,她会画,我俩分工合作。我们希望把耀州窑的制瓷工艺一代代传下去,让陈炉的‘炉火’越烧越旺。”王战军说,目前,王家瓷坊吸纳众多制陶人,还培养众多人才走出去,自立门户。

“像李家瓷坊、王家瓷坊这样的制瓷家庭在我们陈炉还有很多,但每一家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色和创新。这样百花齐放,各有千秋,才能够让传承千年的耀瓷走得更远、更久。”薛晓波说,现在陈炉镇核心景区的陶瓷作坊、陶家乐、民宿已增至61家。研发的上店花椒、龙柏芽茶叶、那坡蒸馍等特色旅游伴手礼,也成为古镇一道可以携带的“乡愁”。

本报记者 袁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