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功展示自己的作品。 本报记者 张维 摄
本报讯(记者 张维)执团扇、绾青丝、着汉服、游古城……带有中国元素、传统特色的国潮风正值盛行,汉服之美的背后,看似不起眼的簪花、头冠等,其“花丝镶嵌”的首饰需要手艺人精雕细琢,李功便是其中一位。
“比如头冠上的凤凰,有正凤、有偏凤,做正凤就要突出庄重大方,而偏凤一般做的时候更小巧……”昨日,在西安锦绣长安美妆学校影视班教室里,讲师李功一边展示精美的发簪、发钗,一边介绍。他身边的两个柜子里摆得满满当当,出自他之手的各类精致头饰、头冠、饰品在灯光的映衬下熠熠生辉。这些也是他教授学生为国风服饰锦上添花的道具。
一件精美的饰品需要设计、拷贝、裁剪等几十道工序,费时费力。“比如掐丝,需要用退了火的铜丝拧成麻花状,用小镊子做出形状,再将铜丝粘贴在铜胎上,再点翠,特别伤眼睛。”李功拿着一个头冠举例说,一件上等的头饰对掐丝镶嵌工艺要求较高,需要考验手艺人的修养与耐心。比如传统的点翠应该是翠鸟的羽毛,而他一般选取孔雀羽毛或者鹅毛,经过处理固定后,一点点进行粘贴,一个个小组件逐渐成形,再逐步组装成头冠。“工艺复杂的头冠需要3000个左右零部件,像明制皇后冠,做一个最快需要3个月,甚至半年之久,由工艺的复杂程度来决定。”
来自山西的李功已在西安创业20多年,借助汉服兴起的东风,李功成功地将花丝镶嵌技艺与传统国风文化结合起来,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不仅在汉服店,影视剧组同样需要妆造师,所以妆造师需要了解服饰文化、妆容配饰,一件配饰折射的是文化自信,特别是当前汉服热潮下,妆造师供不应求。”李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