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爱心接力赛。来自新疆的两位少年,因患先天性心脏病,第一次免费坐飞机来到西安,接受免费治疗。如今,两位少年已康复,想对陕西的爱心人士、医生和志愿者们说一声谢谢……
“以前,我的理想是长大后当一名运动员。现在,我的理想有些变化,想当一名医生,去救治和我一样患病的人。”9月4日,在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16岁的新疆喀什男孩艾力亚(化名)笑容满面地对记者说。
今年5月,他头疼、头晕得厉害,去当地医院检查,被诊断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他的家人也未寻求到解决办法,正在发愁之际,今年7月1日,一次义诊给他们带来了希望。“我们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志愿者的电话,说是‘希望同行’陕西希望工程援疆特别行动——青少年健康‘心’守护项目的医疗专家团队来喀什义诊。”艾力亚回忆道。
参加义诊后,因病情案例特殊,他获得在西安免费治疗的机会。“这次是我和我爸爸生平第一次坐飞机。”艾力亚激动地说,8月31日抵达西安,9月1日他在西安市第三医院住院,之后做了手术,9月4日出院。
“做手术前,我既害怕又开心。医生鼓励我,这不是开刀手术,是封堵术,半小时就能好。”艾力亚笑道,术后复查结果很好,一家人为他重获新生而开心。
和艾力亚一样开心的还有新疆和田女孩凯尤木(化名)。
“今年4月,我在学校上晚自习,突然胸闷气短,老师送我去医院,得知我患了先天性心脏病。”凯尤木说,父亲是农民,母亲是保洁,家庭条件不宽裕,当地医院又无法给她治疗。
幸运的是,她也参加了7月的义诊,最终来到西安治疗。“术前检查发现,我的情况比预想得更复杂。最终,手术很成功,我当时哭了,因为我终于和正常人一样了,自由地呼吸新鲜空气。”凯尤木笑道,出院后自己最想做的事就是回去读高一。
“我们给两个孩子做了先天性心脏病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9月4日出院。”该院心血管外科主任王红兵介绍称。
孩子们口中的义诊是怎么回事呢?陕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乌钢说,2018年,爱心人士柯晓辉、西安市第三医院和他们基金会联合成立“柯晓辉儿童心脏病基金先心病救助项目”。今年7月,他们把这个项目正式落地新疆,前去新疆开展义诊筛查工作。这两名孩子来西安免费治疗,其余18名孩子在乌鲁木齐的医院进行免费治疗。
该院副院长石耀武是义诊专家团里的一员,“我们在当地义诊发现,一些家长和孩子之前不知道孩子患有此病。”
谈起成立此救助项目的初衷,柯晓辉说,他以前因病住进重症监护室,被王红兵主任挽救了生命。他康复后想到自己曾在医院见到过先心病患儿,所以从2018年开始联合成立救助项目,他每年捐助10万元。“两个孩子和我儿子一样大,所以我能明白这种感受。如果能解决几个家庭的燃眉之急,我很高兴。”柯晓辉说,他会坚持把爱心传递下去。
本报记者 姬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