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雁塔区高新路小学校长史惠。
这是一个与教育结缘的大家庭,薪火传承,同心筑梦,演绎着一个“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四代同业“教育世家”的动人故事。在这个大家庭中,有四代22人从事教育工作。从教已达43年的史惠,在退休后再次回到校园,回到讲台上。如今,她正在和女儿梁欣一起续写桃李故事。9月10日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进这个“教育世家”,一同了解西安市雁塔区高新路小学校长史惠的教育故事。
执着教育 退休后又重回校园
岁月嬗变,时光如水。站在三尺讲台上的史惠,将热爱变成了事业,她曾担任西安市莲湖区郝家巷小学等四所小学校长。她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以体育运动为抓手,四所学校均成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退休后,史惠依然放不下自己热爱了半辈子的基础教育工作,再次回到校园的她,来到了西安市雁塔区高新路小学。在这里,经过扎实的前期调研,凭借着丰富的管理和教学经验,对学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改善教学条件的同时,她也不忘教育软实力的建设,大力抓德育、艺术教育工作, 率先开设了全员游泳课,开启英汉双语教学;体、艺2+1模式,让每个学生发挥特长;开设国学诵读、诗歌朗诵、美文习作、英文歌曲、数学思维等多方面的课程,让孩子学有所长;健全足球、篮球、乒乓球、舞蹈、围棋、硬笔书法、橄榄球、儿童画、英文戏剧、武术等十余个社团,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以课标为依据紧扣教学内容,以生态课堂理念为指导,通过师生互动、小组探究,引导学生建立学科思维模式,从而实现“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自我互动”的良性循环。
热爱教育 用心讲述桃李满天下的故事
如果将时间的轴线拉长,史惠的父辈、祖辈们也曾一生热爱教育,用心讲述着桃李满天下的故事。
史惠的外祖父惠春波,曾与其好友张凤翙、康寄遥,在西安菊花园兴办了菊林小学,接收附近儿童免费入学。1940年,在菊林小学的基础上筹办中学,惠春波被推荐为校长。在惠春波任校长期间,菊林中学越办越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惠春波的独生女儿惠钲,就是史惠的母亲,1958年参加教育工作,在西安市第七中学担任数学教师兼班主任,后调到西安回民中学工作直到退休,从教36年,也是桃李满天下。
回忆儿时对母亲的印象,史惠感慨地说:“她是中学的班主任,对学生学习生活都非常关心。她每天很早就去陪伴学生上早自习。晚上批阅作业、备课写教案到深夜,学生们都叫她‘惠妈妈’。当我看着忙碌的妈妈,不忍心打扰她,很多时候都是由外婆陪着我。”
身教大于言传,母亲如丰碑般在史惠心中写下了教师这个职业的标准答案。于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故事,在史惠这里写到了第三代,再到女儿第四代,如今学生们也叫她“惠妈妈”。
不只史惠,舅舅岳钰、二叔史美订、三叔史美栋、姑姑史馥美都从事着教育工作。兄弟姐妹以及女儿、外甥、侄子中也有不少人站上三尺讲台,一个大家庭中共有22人从事着教育工作。
2013年,史惠的女儿梁欣辞掉高薪工作,回到校园从事教育工作。2018年至今,梁欣担任高新路小学副校长。在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的带动下,校园活力腾跃而起。如今,薪火传承,同心筑梦,母女携手续写着桃李故事的新篇章。
本报记者 李佳 陈飞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