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新质生产力 农业新未来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28日
数字“新农具” 绘出好“丰”景

工作人员向参会者介绍智能农业机器人采摘果子工作原理。 本报记者 马昭 摄

从田间地头农科专家与职业农民精心培育的“芯”品种登场,到农业“高精尖”与“新奇特”技术的科技之光,再到为全球农业搭建起的交流合作桥梁……10月27日,记者在第31届杨凌农高会现场深切体会到了浓浓的“科技范”。

“小坦克”大显身手

在农高会展厅外的广场上,一款造型独特的“小坦克”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沐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场经理李叶静向记者介绍,“小坦克”其实是一款农业无人车,它的名字叫“M200”。

李叶静一边说一边操作。只见无人车缓缓驶出,车身上的喷雾系统开始工作,细密均匀的水雾随之喷洒而出,覆盖了周围的区域。“整个喷洒过程精准而高效,无人车的行驶轨迹和喷洒范围都经过了精确的计算和控制。”李叶静说。

“它在效率上相比人工提高了10倍以上。”李叶静说,以100亩的葡萄果园为例,传统方式可能需要10个人用3天的时间才能完成一次打药作业,而使用M200农业无人车,只需一人一机一天就能轻松搞定。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有效避免了农药对人体的伤害。

记者了解到,沐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由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团队创立。自2021年由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引进并落地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以来,已迅速成长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公司不仅荣获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还入选了陕西省“两链”融合重点项目和陕西省科技创新优秀案例。

南宁的沃柑、宁夏的枸杞、昆明的葡萄、宝鸡的猕猴桃、无锡的水蜜桃……目前,沐秦智能M200农用无人车用户已覆盖全国多个地区,同时出口北美、韩国、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

“云端”浇水施肥 用科技“种”出美好生活

在农高会B馆内,记者被一排排“置物架”吸引。架子上生长着各种蔬菜,在柔和的灯光照射下,显得翠生生的,格外悦目。

河北普兰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志亮介绍,这是多层智慧植物生态系统,“用户只需选择想要种植的植物品种,机器内置的生物模型就会根据该品种的特定生长参数,自动调节光照、水分、温度等环境条件,实现全程智能化管理,大大降低了人工干预的需求。”

采访当天,两位来自阿塞拜疆的参观者来到展位前,与张志亮咨询合作事宜。他们感兴趣的是一款名为人工气候箱的产品。

“也可以称它生物育种加速器。”张志亮介绍,通过智能全环控处理系统,该设备能显著加速种子培育过程,以海南水稻为例,传统方式一年可种植三季,而在人工气候箱内则能实现5至6季的种植,大幅缩短了育种周期。

在家等丰收 采摘这事就交给机器人了

本届农高会上,举办了首届睿抗(杨凌)全球农业机器人应用赛。来自酷牛创新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奇军的队伍就是参赛团队之一。

试想这样的场景:在一片硕果累累的果园中,RoboOX mini智能农业机器人沿着果树行间自主行驶。它的机械臂上装载着智能采摘装置,通过高精度视觉算法识别成熟的果实。

与此同时,机器人能够准确识别果实的成熟度、大小、位置等信息,利用机械臂和采摘装置对果实进行精准采摘。采摘过程轻柔、迅速,能够避免对果实和果树造成伤害。

“它的小机械臂可以抓取水果和蔬菜,激光头可以除草,还能实现精准智能化无人化施肥。”蒋奇军介绍。

在第31届杨凌农高会上,参会者见证了未来农业的模样,从智能农机到精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琳琅满目;客商们在此交流借鉴,寻找合作契机;科研工作者则直接对接市场需求,为农业科研指明方向。农高会正为“三农”解锁新技能,推动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

本报记者 石喻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