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会者品尝米茶。 本报记者 马昭 摄
本报讯(记者 石喻涵)“记得儿时,每逢正月十五,外婆总会精心炒制米茶。炒制好的米茶要先拿去‘献月亮’,等月圆之后才端回家让亲朋好友一起喝。”在榆林意康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利心目中,米茶有着特殊的含义。今年农高会,她带着米茶来了。
米茶是什么茶?昨日,面对众多好奇询问的观众,张利用地道的陕北话解释:“咱的米茶是用小米、杏仁、花生、芝麻这些好东西磨出来的,高纤维、低糖,吃起来既营养好又消化,老少都爱。”
作为农高会的“老朋友”,今年已经是张利第八次参展。八年间,她的企业从手工小作坊发展到年产量200余吨的自动化生产线。伴随公司一起发展的还有产品的口碑和销售网络——“很多客商早早打招呼,让我上会的时候多带点货,他们自己要买。汉中的一家企业前来洽谈,希望在当地代理我们的米茶。”
农高会现场,除了清香四溢、令人回味无穷的米茶之外,还有一种美食也同样勾起了人们对家的深深思念,那就是来自陕北地区的小米南瓜粥。
客商刘勇是地地道道的榆林人,受小米南瓜粥的启发,研发出了一款全新的产品——南瓜糠米料理包。“选用今年新收获的小米,经过精细加工后,与新鲜的南瓜相结合,一包即可煮制出两碗香浓的小米南瓜粥,营养丰富。”
刘勇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料理包,让更多人品尝到来自榆林的地道美食,同时也希望借助农高会,将这款新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如今,榆林出产的各类杂粮已从多个生产基地出发,不仅畅销全国,更跨越国界迈向海外市场,实现了从地方特产到国际商品的华丽转身。不仅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与附加值,更为当地农户和企业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增收渠道,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