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城事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15日
陕西文旅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本报讯(记者 夏明勤)11月14日,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深化‘三个年’活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今年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不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大力丰富优质服务供给,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绩、实现新突破。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接待国内游客6.86亿人次,国内游客花费6367.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16%和20.51%。

优化文艺创作生产机制

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刘海荣介绍,我省优化文艺创作生产机制,着力推出精品力作,实施全省舞台艺术创作行动计划(2023 - 2025年),借助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平台和省级文艺创作专项资金,推动18个入选项目出精品出人才,先后推出交响合唱《道德经》、秦腔《无字碑》、儿童剧《爷爷的水稻田》《谁当冠军》等优秀文艺作品。

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省图书馆、文化馆新馆创新服务,开展全业态文化活动和免费培训。支持各地市场馆建设,统筹基层设施资源,推动实体书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布局“城市书房”和“文化驿站”,全省公共文化新空间总数达1870个。广泛开展群众文艺活动,下达专项资金5384万元开展戏曲进乡村演出12000余场次,举办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9场,省级“村晚”示范展示活动15场,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累计举办阅读推广和文艺活动2282场,用高品质文化服务线上线下群众2400余万人次。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基层文化指导员制度,开展志愿服务边疆行活动。

统筹非遗保护传承传播

完善法规制度,制定非遗保护相关意见和规划,出台《陕西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建成陕北和羌族两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强品牌打造,指导高校成立非遗保护研究中心等,命名省级非遗研究基地19家、省级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59家、省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基地72家。 在国家法定节假日期间,组织全省各地广泛开展非遗展示展销活动6000余场,“非遗热”持续升温,体验非遗成为新风尚。

创新驱动壮大产业集群

我省做强8条重点产业链,开展重点文旅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三年行动,召开推进会,绘制产业链图谱。依托各地特色产业开展品牌活动,先后在西安、商洛、宝鸡等地开展“跟着演出游陕西”“跟着民宿游陕西”“跟着文博游陕西”等品牌活动,推动文旅产业特色化、聚集化、规模化发展;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省“四个一批”文旅项目1171个,总投资3434.25亿元,完成投资331.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7%、21.5%、17.8%。做好文旅领域设备更新工作,编制招商手册,遴选23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769.42亿元。联合多单位推出融资对接政策,15家合作银行向全省文旅领域授信1015亿元。

创新拓展旅游业态模式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挖掘旅游“文化”特质,推出精品旅游线路400余条,开通“三秦四季·坐着火车游陕西”非遗号、文艺号、华山号等旅游专列,推出《无界·长安》《赳赳大秦》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精品产品和项目。依托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开展“旅游 +”工程。深化数字赋能,借助科技手段,运用大数据、元宇宙、人工智能、人脸识别、全息影像、AR/VR等新技术,让游客出游更安全、体验更美好。初步投入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3520万元,支持全省30余个文旅信息化项目建设,西安城墙景区被评为新一批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

深入开展对外交流合作

成功举办第14届中美旅游高层对话等重大国际交流活动,签署涉陕合作项目,西安与洛杉矶结成“中美旅游伙伴城市”。举办美国千人游陕西活动、2024美国洛杉矶“长安灯会”、2024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深入推动对外交流合作,积极促进入境旅游发展,召开研讨会和座谈会,出台奖励办法,推动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国家增至54个,新开或恢复国际(地区)客运航线36条,极大地促进入境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