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们走进关中书院参观学习。本报记者 马昭 摄
本报讯(记者 石喻涵)对于新闻宣传工作而言,每一张好照片的诞生都凝聚着摄影师敏锐的观察、思考,而每一篇好新闻的产出则离不开精准的策划与深耕细作。11月14日,三秦都市报社举办的全省通讯员新闻宣传业务培训会,便是一次对新闻工作全链条的深度探索与实践。
新华社陕西分社图片总监、主任记者刘潇,以其丰富的实战经历,为通讯员们生动诠释了新闻摄影的魅力与技巧。从2010年甘肃舟曲泥石流的灾难现场,到2019年国庆阅兵的壮观场面,再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冰雪盛宴,刘潇用镜头记录了一个个历史瞬间,也见证了无数生命的坚韧与希望。
构图是照片的灵魂,不仅要美观,更要能引导受众的目光,突出主题。在分享2019年国庆阅兵照片时,她通过巧妙的构图,既展现了阅兵式的宏大,又细腻捕捉到了士兵脸上的自豪与荣耀,让人印象深刻。而谈及如何练就新闻摄影眼,刘潇提到了三个关键词:观察、思考、敏感。她以拍摄引汉济渭工程为例,阐述了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细节,通过深入的思考理解事件背后的意义,以及通过敏锐的预判捕捉最有价值的瞬间。
紧接着,西部法制报社总编辑、主任记者李蕊为通讯员们带来了关于新闻策划的精彩分享。她用“时间节点、策划周密、部署到位、执行有力”16个字概括了新闻策划的核心要义。李蕊认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优秀的新闻策划是媒体脱颖而出的关键。她通过多个实际案例,详细讲解了如何围绕时间节点进行新闻策划,提升报道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她特别指出了执行的重要性,无论策划多么完美,没有强有力的执行都是空谈。她以政法英模史礼海的采访策划为例,讲述了报道团队如何通过走访、采访、收集素材,精心设计报道的主题、角度和形式,成功传递了正能量,展现了新闻策划的力量。
理论学习之外,培训会还安排了室外实践活动。通讯员们走进了有着415年历史的关中书院,感受古代学子的求学氛围,领略了传统文化的魅力。随后,大家又走进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物和珍贵照片,深入了解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充实的培训内容,不仅让通讯员们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作为新闻宣传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此次培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本行业或本单位的宣传工作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