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下降,西安市民家中的取暖神器纷纷“上线”。暖宝宝、热水袋、电热毯……这些方便的小物件,其实暗藏风险,稍有不慎,便可能化身成温柔的“隐藏杀手”。
11月24日晚,家住西安市长乐坡的李若雨将暖宝宝贴在肚子上睡觉,醒来感觉很烫,把暖宝宝揭开,发现皮肤上有红斑和多个水疱。25日上午前往医院就诊,医生告诉她,暖宝宝接触皮肤时间过长,发生了低温烫伤。
因低温烫伤前往医院就诊的,还有家住西安市韩森东路79岁的孙先生。“天冷,我晚上将热水袋放在被窝取暖,早起发现右腿被烫出了三个大水疱,水疱大归大,但没啥不舒服,我用针挑破放水,想着干了就能好,结果非但没干,还出现了局部溃烂。”孙先生说。
记者采访时,西安东郊一医院急诊科孙医生普及道,低温烫伤,顾名思义,是指长时间接触中等温度的热源(通常在44℃—50℃之间)造成皮肤的渐进性损伤。这种烫伤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通常不会立即引起明显的疼痛感,因此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导致皮肤受损。被低温烫伤的皮肤表面看起来可能是红肿、水疱、脱皮或者发白,却可以达到三度甚至四度创面,如果处理不当,严重者会发生溃烂,长时间无法愈合。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婴幼儿等人群,由于皮肤敏感度降低或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更容易发生低温烫伤,且烫伤后更难愈合。
发生低温烫伤,应采取怎样的紧急处理措施?孙医生提醒:立即移开热源。一旦发现皮肤发红或有不适感,应立即移开热源;降温处理。皮肤出现发红或者红斑,需要立即对患处进行降温处理,用流动的冷水冲洗或凝胶性的产品冷敷降温至少30分钟,有助于缓解疼痛和控制损伤进展,千万不能用冰水或者冰块冷敷,避免冻伤;避免挤压水疱。如果形成水疱,需要去医院进一步处理,不要自行挑破,以免引起进一步感染;及时就医。对于II度或以上的低温烫伤,建议尽快前往医院进行专业治疗,医生可提供局部消毒、换药及必要的抗感染治疗。
预防低温烫伤方面,孙医生提醒,购买取暖物品时,选择正规厂家产品;使用取暖设备,确保不要直接接触皮肤,可在取暖设备和皮肤间放置屏障,如厚毛巾或毯子;避免长时间直接接触热源,尤其是准备睡觉时,不要持续让产热设备与身体亲密接触;定期检查取暖设备,确保它们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没有异常发热、漏水、漏电问题;定时更换位置或暂停使用,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受热。
本报记者 陶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