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细品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16日
围了个炉

■周梦蝶

上个周末,文友邀约,说是请我去一个名叫“野火”的地方喝茶。之前推了两次,再不答应,于心不忍,当即便应允下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追寻文友发来的定位,找到了“野火”,不出所料,是一个适合围炉煮茶的地方,位于江畔山脚下,且在路边上,类似于一个农家小院,虽无小桥流水,却有竹篱菊香。

其实,我酷爱喝茶,但不爱围炉,总觉得在茶壶周遭的铁丝网上放些土豆、红薯、柿子、板栗之类的食物生烤,或是在桌上摆弄些瓜子、薯条、爆米花等小吃,多少有种喧宾夺主的意思,全然没有了平常喝茶时的那种清欢与情趣。所以,我还是喜欢周作人那种优雅与美妙: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时光染寒,火炉煮暖。偶尔围个炉、煮个茶、聊个天啥的,亦不是不可以,至少透过这一膛炉火,半壶沸水,它让我们明白:在这个世界上,不管季节如何变化,无论天气怎么严寒,总有一种力量能够跨越山海,穿透冰雪;总有一束火光能够点燃希望,照亮寒夜。而带给我们火一样温暖和茶一样滚烫的,有可能是一份朋友间真挚的情感,也有可能是亲人间一份无私的关怀,还有可能是自己心底那一份对于事业和生活的初心、梦想、使命与信念……

说到这些,让我想起小时候。记得小时候的冬天,每当夜幕降临,吃过晚饭,收拾妥当,一家老小围坐在火炉旁,那忽明忽暗的炉火映照在每个人的脸上,那温暖的火光足够驱散所有的寒冷与孤寂,带来无尽的温馨与安宁。

著名作家迟子建在她的《冬天的火炉》里,为我们复原了这样的情景,她说:我觉得柴禾燃烧的声音就是歌声,火炉它会唱歌。火炉在漫长的冬季中就是一个有着金嗓子的歌手,它天天歌唱,不知疲倦。它的歌声使我懂得生活的艰辛和朴素,懂得劳动的快乐,懂得温暖的获得是有代价的……

“小心点,别烫着了!”每次给火炉添柴时,母亲总是这样提醒我和两个弟弟。

“天气冷,多添点吧!”那时外婆还在,她也总是这样叮嘱母亲,生怕母亲落下了。

房前屋后,堆满柴禾,老实憨厚的父亲却不嫌多,只听他说:“明天我再上山砍两担吧,劈来晒干,到时烤火!” 说话间,父亲抓过我的手,靠近火炉,而母亲呢,早已捉住两个弟弟每人一只小手,向着火炉贴过去。

这就是父母,他们只想着让儿女一点点地靠近温暖,犹如他们在后来,一步步地牵引儿女接近幸福。

是啊,一生很短,不过晨昏与春秋;一生所求,不过温暖与良人。尤其是在两个人的世界里,我们倾情一生所要追求的,不是太多的心动与欢喜,很多时候,只是想要:一个来了就不会离开的人,一段开始就不会散了的情。此时此景,让我想起了李元胜的诗:我想和你虚度时光/比如低头看鱼/比如把茶杯留在桌子上/离开/浪费它们好看的阴影。

茶杯留在桌子上,那么炉火呢?是不是依旧会燃烧着冬天,温暖着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