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花铺镇永生村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红小凤”暖心服务送到家。
地处秦岭腹地的凤县,美丽的嘉陵江由此发源,县域内景色优美、资源丰富。但受限于地理、交通区位等因素,农业生产成本高、效益低,产业增效、农民增收面临挑战,如何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是凤县近年来急需破解的发展难题。
在实践过程中,凤县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立足资源禀赋优势,紧抓农业特色产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文明新风培育,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在嘉陵江畔奏响了一曲乡村振兴新乐章。
乡村美景入画来
“去秦岭看冰雪啦!”伴随着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降雪,12月初以来,凤县黄牛铺镇东河桥村一下子热闹起来,来自西安、汉中等地的游客乘坐绿皮火车到秦岭站下车,一落地就被这里白雪覆盖的美景所吸引,大家赏雪、玩雪、品农家美食、购土特产……游客多了,餐饮需求随之而来,黄牛铺镇在全镇范围内动员有特色厨艺的群众出摊,群众经营性摊位多达36个。据估算,冰雪旅游旺季每天游客量保持在2000人以上,仅餐饮一项可为群众增收180余万元。
在凤县,像东河桥村这样的美丽乡村比比皆是。作为凤县创建2024年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之一的兴隆场村,抢抓乡村振兴发展机遇,整村推进人居环境改善,让乡村“旧貌”换“新颜”,村民居住环境得到质的飞跃。
“两月一评比,真金白银奖优罚劣。干得好,村上一次最多能拿3万元奖金;干不好,上台领面‘黄旗’,这老脸咋挂得住?”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平木镇白蟒寺村党支部书记刘文涛坦言,从2022年开始,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改变乡村面貌,经过全县上下不懈努力,凤县获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
红花铺镇永生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把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有机融合,引进项目,发动群众广泛参与,逐步构建起集生态观光、康养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旅游体系,带动餐饮、民宿、垂钓、采摘等多种经营活动快速发展,让乡村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春观花,夏避暑,秋赏叶,冬玩雪。凤县依托秀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人文底蕴、浓郁的客家风情,全方位打造“七彩凤县——大秦岭的会客厅”旅游品牌,推出乡村四季旅游精品线路,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呈现出景区带动、县村联动、城乡一体、农旅互动的乡村旅游发展新局面。全县因旅游市场活跃发展起了80余家农家乐,12家乡村民宿,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达1900余人,年均接待游客45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超6亿元。
特色产业助增收
12月9日上午,气温-7℃,凤县双石铺镇草店村的苹果园却是人声鼎沸,凤县果业蔬菜发展中心组织当地11名“土专家”正在这里举办苹果新优品种介绍、品鉴及冬季修剪技术培训会,现场80多名果农学习新技术的热情高涨。
秦岭山脉海拔、温差、光照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孕育出凤县色艳皮薄、风味浓郁、香甜可口的高品质苹果,颇受消费者欢迎。前不久,在第31届中国杨凌农高会中国好苹果大赛(2024)总决赛中,凤州镇晚熟富士获大赛金奖,让苹果销售订单源源不断。
因地制宜发展苹果产业是凤县推进特色产业的缩影。近年来,凤县立足特色资源禀赋,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紧盯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以“一椒一麝”主导产业为引领,区域特色产业为补充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名贵药材麝香、“花椒之王”凤椒、中华蜂蜜、深山木耳菌、中药材、供港蔬菜等等,一大批品质优良、特色鲜明,极具秦岭地域特色的“土特产”畅销全国市场。
据了解,目前全县林麝养殖规模已达到4.2万头,年产麝香180公斤,占全国总量70%,每年带动群众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花椒存留面积7.3万亩,产量约5200吨,年产值5.35亿元;中蜂养殖8.8万箱,中药材种植4万亩,食用菌产量约0.8万吨,特色产业的“多点开花”,使农民的钱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除此以外,凤县以特色产业为引领,大力带动劳动就业,先后培育凤县麝工、平木药工、凤州椒果匠等11个特色劳务技能品牌。目前,仅林麝产业发展催生的饲草种植加工、育种繁育、疫病防治、麝香衍生产品研发等行业,便带动1.3万余群众“嵌”在产业链上就业创业,1792户脱贫户年人均增收4500元,实现劳务经济收入近3亿元,品牌效应更加凸显。
心系群众惠民生
“最近家里生活上还有啥困难?”“冬季护林防火很重要,在家用电烧柴注意安全,进山可不敢用火!”“养老保险年检做了吗?农村合作医疗交了吗?”……这几天,平木镇刘家庄村驻村工作队禄璐、陈蕾作为“红小凤”志愿服务队的一员,拿着工作清单和志愿者们分头入户走访。
近年来,凤县以打造“志愿服务之城”为目标,以“农民学习会”为抓手,聚焦资源整合和群众需求,持续培育“红小凤+”志愿服务品牌,各镇“农民学习会”精彩纷呈,先后涌现出“南岐讲堂”“平事说理”“河口夜话”“古槐兴韵”“蒲公英讲堂”“新风入唐”等品牌,1.2万名志愿者参与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农技培训、移风易俗、矛盾化解等服务群众活动,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线下贴心服务,线上服务便捷。为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申报渠道,凤县采用数字化手段打造“七彩凤县”社会治理信息平台,将党建引领、文明实践、平安建设、城市治理、网格管理等各大板块互联互通,细化民生诉求、社会治安、生态环保、秦岭保护、举报投诉等7大类基层治理内容,群众通过手机客户端精准反映诉求,直观显示处理进展,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一站式”智慧服务。
线上线下齐发力,“小切口”撬动“大民生”。凤县通过城乡统管“一张网”,动态建立困难家庭、收入提升、水电气暖、停车不便、物业服务民生“五本账”,先后实施受灾安置工程、凤县第三小学改建、县级“智慧医院”建设等,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0余件。针对城乡特殊困难群体,凤县在现行惠民保障政策基础上,每年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实施政府救助一元保险、困难群众丧葬专项救助、医保参保补助扩面、老年人和大病慢病患者医护进家服务、困难大学新生路费补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等9条具体政策措施,切实兜牢民生保障底线,让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无忧。
都亚敏 龙欣 田俊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