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军锋
开栏语
近年来,陕西教育快速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和好评的学校与个人。为了践行教育家精神,我们将以媒体的视角,对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学前教育、非学历教育、对外交流等省内各条教育战线上作出贡献并取得可喜成绩的“身边的好学校、身边的大先生、身边的好校长”以及“优质精品课”进行采访报道,为新时期陕西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主流媒体力量。即日起本报将推出践行教育家精神——身边的“好校长”系列报道。
学生永远是辛军锋眼里闪烁的光芒。他用心用情用力,34年深耕教育,从一名教师一步步成长为“名校长”。在他的心里,教育就是要脚踏实地,做有家国情怀的“大教育”。
“心”种在哪里 智慧就会长在哪里
辛军锋说:“我喜欢在学校看日出日落。这让我仿佛看到了希望与未来。”从2002年至今,辛军锋历任西安4所中学的校长。这4所学校在他到来之前,各有各的“难处”,但在他转任时,各有各的亮点。
2002年,34岁的辛军锋从一所农村中学副校长调任到西安市第四十六中学担任校长,当时,校园破败陈旧,学校生源流失严重。
到任后,辛军锋果断地提出了勤学笃行的理念,很快学校的精神立起来了。他坚持发展特长教育,在高中办管乐班;创办“自强班”招收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因为找到了生长点和特色化发展点,学校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学生学业水平直线上升。离任时,四十六中已成为一所环境优美、教育教学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校园,学生数量翻了一倍,师生和家长都看到了希望。
2008年,辛军锋来到西安市第三十中学任校长。就任后,他走进一间间教室听老师讲课,发现学校缺的不是优秀教师,而是缺少努力向上的力量。于是,他提出“精品化、高品位、有特色”的办学目标,以“重点加特色”的办学模式和“优秀加特长”的培养模式激活办学活力。学校依托周边资源,开发具有西安特色的《印象西安》《西安旅游英语》《关中民俗艺术》等校本课程。
2013年5月,辛军锋担任西安市育才中学校长。他以红色文化滋养师生成长,素质教育艺体特长促进学校发展;打造红色景观和设施,让红色文化和环境育人相得益彰;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红色摇篮》《圣地摇篮》等校本课程,将红色文化和校本课程紧密融合,最终形成渠道多样、体系完整的“红色文化传承模式”。
2016年,告别育才中学时,他欣喜地看到,学校通过了省示范学校的评估验收,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辛军锋说:“教育没有秘诀啊,一个个用心的日子,一群群有情的孩子,这就是教育。‘心’种在哪里,智慧就会长在哪里。”
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2016年7月,辛军锋担任西安高级中学校长。当时,西安高级中学北迁不久,正面临着内驱力不足、“二次创业”的艰难时期。他和团队秉承“养德以正气、崇文以化人”的校训,坚持“明体可强身心、达用以报家国”的办学理念,积极践行培养“社会人文素质高、科学技术素质高”“动手实践能力强、开拓创新能力强”的“双高”“双强”育人模式。成立了学生生涯发展中心,创设“三大空间”,成立“四大书院”,积极研发选修课程,大力推动学校创新实验室建设,构建体验式的学校环境和课程体系。如今,这所学校正在不断影响和带动着周边学校的发展。
一路走来,“责任、使命、担当”六个字,正是他一直坚守的信条。他说,教育不是学生争分数,而是促进人的成长,将人放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本报记者 吕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