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看点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27日
一条“金腰带” “串”起汉唐长安城
坐地铁8号(环)线 赏千年古都风情

隋唐丝绸之路起点就在开远门站,光化门站北侧是大唐“国立戏剧学院”梨园的所在地,隋唐长安城内著名寺院木塔寺已建成遗址公园对外开放,景曜门的西北侧就是中国现存规模宏大的古代都城遗址——汉长安城遗址……西安地铁8号(环)线堪称是一条“汉唐都城线”,它基本环绕着隋唐长安城,并与汉长安城“擦肩而过” 。

当你坐上这趟“麦香黄”穿梭在古城地下,便可感受古都西安的千年浩瀚历史。

景曜门站 章怀太子曾在附近居住

景曜门位于隋唐长安城外郭城北侧,三个门洞。北面中部因被宫城所占,而把北面三门开在宫城以西的位置上。唐代时,滋润了长安城西的永安渠从景曜门东流入禁苑。景曜门里的安定坊内曾居住过章怀太子李贤(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第二子)。高僧玄奘取经归来后,曾在门内宏福寺翻译经文。西北大学教授张永禄推测,景曜门遗址大致在今西安北郊火烧碑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付胜刚博士研究认为,景曜门大致位于今西郊丰禾路东部,丰禾小区西侧,其遗址现可能被大丰路路面所叠压。

景曜门的西北侧就是中国现存规模宏大、遗迹丰富、格局明确、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统一帝国的都城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如今,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风景如画,广大市民朋友可以零距离地感知汉代都城的煌煌气象。

光化门站 曾闻“梨园”歌舞声

光化门是位于唐长安城外郭城北侧最西边的一座城门。光化门正北,是禁苑的梨园,这里不仅是每年春天皇帝和大臣们游览的地方,还是进行马球比赛的毯场。梨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戏剧学院”,唐玄宗不仅是梨园这所“戏剧学院”的创始者,而且为了光大梨园艺术,亲自执教,堪称是位名副其实的“院长”。梨园在唐中宗时已有,当时不过是皇家园林中与枣园、桃园一样的一个游乐玩赏的园子。至唐玄宗时,由于他个人的爱好,确定把梨园作为音乐、舞蹈、戏剧活动的中心,且以教习和演奏为重点,还集合了李龟年等诸多音乐名师和舞蹈家,诗人贺知章、李白也曾为梨园编写过节目。唐玄宗的梨园培养了大批的音乐戏曲人才,仅史书中有姓名可以查考的唐梨园弟子就不下200余人。

开远门站 这里是隋唐丝绸之路起点

开远门建于隋初。隋代称开远门,唐代改名安远门。名为“开远”,可能意在表明隋唐帝国有向西拓展领土的需要。开远门下有三门道,唐永徽五年(公元654年)门洞上建城楼。作为长安城向西的通衢大门,开远门也是隋唐丝绸之路的起点。它距西市仅两坊距离,门外竖有里程碑,当时只要提起从长安到西域去的里程,大多从开远门计起。唐时,商人们用驼队载着中国的瓷器、丝绸等物产从开远门出发西行,经河西走廊,出敦煌再西行,通往中亚、西亚和欧洲。而西方的商人也通过丝绸之路带着他们的香料、珠宝、药物等运往长安,这些货物主要集中在离开远门不远的西市售卖。1987年,在大庆路与枣园东路交会处设置“丝绸之路群雕”,如今已成为古城西安标志性雕塑之一。

金光门站 上官婉儿住在门内群贤坊

金光门位于隋唐长安城西面中部,建于隋初开皇二年。唐时西出长安的主要道路有两条,一条是从开远门西出咸阳北上,另一条是出金光门入骆谷南下。金光门属于三门洞城门,唐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十一月,在门洞上建城楼。与金光门正对的是外郭城东面的春明门,两门之间的大街是金光门——春明门大街,这条大街从皇城的南墙外通过,并与隋唐长安城内最繁华的朱雀门大街相交,作为隋唐长安郭城的主干道大街之一,街宽达100米以上,交通十分繁忙。金光门内北侧有居德坊,南侧有群贤坊,唐代著名才女上官婉儿的住所就在群贤坊的东南隅。此外,唐时,商人裴明礼在金光门外种植果树发财致富,名声大噪,贞观年间,裴明礼自古台主簿升任殿中御史,又转任兵部员外中书舍人,最后升任太常寺卿,堪称唐代逆袭“励志哥”。

到了唐末,金光门随着新城的营建逐渐变成了村落。如今,从昆明路和丰庆路横穿西二环立交时,便能看到桥上挂着“金光门桥”4个字,提醒人们这里就是当年金光门的位置所在。

延平门站 描绘古今交融的和谐画卷

在今天的西安高新区内,有两条南北并行的沣惠路和唐延路,两路之间的绿地就是唐长安城外郭城城墙西南段遗址,延平门遗址就位于此。考古发掘表明,其南北长约43米,东西进深20米,面积800余平方米。在该遗址上发现三个门道,每个门道宽约5米,与延平门为三门道的历史记载相符合。在这座城门之下,曾发生过许多故事。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名将李光弼出葬,皇帝令百官送葬于延平门外;唐德宗时的名将西平郡王李晟,在延平门内有御赐林园(位于延平门内北侧的丰邑坊);唐王朝还在延平门与吐蕃会盟……

延平门站外,就是已建成开放的“唐城墙遗址公园”。以“可以生长的城市生态遗址公园”为设计理念的唐城墙遗址公园宛如一座绿色的生态长廊,繁花似锦,绿草如茵,树木葱茏,它们与高新区拔地而起的现代化高楼大厦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古今交融的和谐画卷。

木塔寺西站 历经千年沧桑至今犹在

木塔寺,隋唐长安城内著名寺院。始建于公元603年,是隋文帝为独孤献皇后所立,初名禅定寺。公元618年,改名为大庄严寺。位于长安城西南隅永阳坊东半部,与该坊西半部的大总持寺左右比邻。两寺建制相同,规模宏大,各建有一座规制相同的七层木塔,高三百三十尺(约97米),周长120步(约176米),气势宏伟。由于两寺在长安城的诸多佛寺中一直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香火隆重,所以在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灭佛运动中,被明令保护,免遭焚毁。公元852年,大庄严寺改称圣寿寺。公元907年,唐朝灭亡时,和长安城同时遭到严重破坏。后经宋、元、明时期多次修葺,但到明朝末年,又遭废毁,只有木塔仅存。清朝康熙年间,又进行过两次修复,并改名木塔寺。如今,在原木塔寺遗址的基础上建设的木塔寺遗址公园已经对外开放。

新开门站 唐玄宗的“专用快速干道”

新开门位于西安市城南的曲江。“开元二十年六月,遣范安及于长安广花萼楼,筑夹城至芙蓉园。”据《旧唐书》记载,唐开元年间,唐玄宗为了方便前往曲江游览,便下令在城南修筑御用夹城,同时在长安城南城墙新开了一个便门,名叫新开门,作为夹城的南门,形成从兴庆宫至曲江池的“专用快速干道”。“六飞南幸芙蓉苑,十里飘香入夹城。”唐朝大诗人杜牧用夸张的笔墨再现了唐玄宗天子驾六,浩浩荡荡的巡幸场面。新开门无疑成为长安城又一座崭新的地标,也昭示了唐玄宗新开盛唐气象的决心。

当年的新开门早已在历史的尘埃里灰飞烟灭。如今旧址上复原的城门,巍峨壮丽,气势磅礴。硕大的鸱尾,华丽的斗拱,犹如天上宫阙,美轮美奂。昂首仰望,恍惚间已穿越回那“九天阊阖开宫殿”的盛世图景!

万寿南路站 明代古塔“改斜归正”

万寿寺塔最初修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四百多年,当时香火颇旺的万寿寺现已不复存在,独存此塔,位于今西安市西光中学高中部的操场上。万寿寺塔为楼阁式砖塔,塔身通高22米,共六层,每层六面,平面为六角形的楼阁式砖塔;塔身第一层塔檐下部有砖雕斗拱,补间(即相邻两柱子之间)斗拱为一攒,第三层正北处辟有一门,门楣上部有砖刻楷书“藏经塔”三字,塔身是由砖与黄泥砌成,系陕西省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塔基不断下沉,塔身倾斜,市、区文物部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加固。2012年6月又对万寿寺塔进行了抢救性保护措施。2013年9月起,西安有关部门对万寿寺塔进行了一系列加固纠偏工作。经过一年多努力,曾倾斜达2.64米的万寿寺塔,最后“改斜归正”。

韩森寨站 争议了上千年的“韩森冢”

秦庄襄王墓,又称韩森冢。位于西安市新城区,是战国时期秦庄襄王嬴子楚的陵墓。1956年8月6日,秦庄襄王墓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于韩森冢墓主,虽然有“是秦庄襄王”的民间传说,但到底墓主是谁,已经争议了上千年。曾有秦孝文王寿陵、秦庄襄王陵、汉史皇孙冢、汉刘康恭皇陵等说。西安地名专家葛慧认为,“韩森冢”是汉武帝孙子刘进的墓,人称“皇孙冢”。随着时间推移,由于谐音,人们误传为“韩森冢”。还有一种说法是,韩森冢是秦时看墓的人叫韩森。秦亡后,韩森还住在这地方,所以把他住的地方叫韩森寨,坟也就叫韩森冢了。从2011年10月开始,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对位于东郊的韩森冢进行了系列考古勘探,已发现韩森冢为“亚”字形大墓,从墓葬形制等来判断,基本上能确定该大墓应是战国时期的秦王陵墓,墓主是秦始皇的祖父秦孝文王的可能性较大。

时光越千年,如今,作为“美丽西安、绿色家园”三年建设行动的重点工程,包含台地景观区、历史文化区、生态过渡景观区和观草园四大景观的韩森冢广场已经建成,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米家崖站 中国最早酿酒技术发现地

米家崖村位于桃花潭公园南段西侧,紧邻浐河的一处高地上。相传清咸丰七年(1857年),因“米姓”的回族居民居住坡崖之上而得名。位于米家崖村的米家崖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距今约5000年。考古人员在米家崖的两个窖穴里发现了与制酒相关的器物,包括阔口罐、漏斗、小口尖底瓶和可移动的灶,年代测定为介于公元前3400年到公元前2900年,通过科学分析,证实陶器内壁发现的谷壳植硅体包括了黍和大麦,这些发酵产生的残留物质,加上出土的与制酒相关的器皿等,基本可以确定,早在5000年前,居住在这里的人就能通过熟练地操作专业工具,创造并掌握了中国最古老的“啤酒”发酵酿造技术。

如今的米家崖村,虽然已是高楼林立,但在这里,考古发现的一件件器物记载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印记,历久弥新。

本报记者 赵争耀

手绘:轩义博 (本版图为示意图,具体以实际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