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陶颖)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拍照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日常生活、旅行还是重要时刻,大家都会习惯性地拍照留念,甚至随手分享到社交媒体。然而,一张看似普通的照片,却可能暗藏大量敏感信息,稍有不慎,就可能成为泄密的源头。
1月11日,家住西安市后村西路的孙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她喜欢在社交平台晒自己的生活、孩子的成长,后来在一次和孩子同学妈妈的交谈中,她发现对方通过她的微信朋友圈,了解到家里有老人一起生活、一家人每年外出旅行一次、二孩即将上幼儿园等消息。“聊着聊着,我心里就有些慌了。”孙女士说,她没想到,日常的分享暴露了自己和家人那么多信息,还好对方是孩子同学妈妈,要是被有心之人看到了,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对于“随手拍”可能成为泄密源头的现象,家住西安市凤城二路的刘先生并不在意,他说:“就是个普通人,哪有什么秘密,拍个照能泄露什么呀。”但家住经九路的张女士觉得,隐私问题不容小觑,她说:“网络上什么都可能被利用,每个人都应防患于未然。”
对于一张照片可能暴露的信息,摄影爱好者刘昊介绍:“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每一张照片中都隐藏着名为‘EXIF’的元数据信息。‘EXIF’是一种图像文件的元数据格式,用于存储数字照片或视频的相关信息,如相机型号、拍摄时间、曝光时间、ISO速度等。‘EXIF’数据可以嵌入JPEG、TIFF和RAW格式的图像文件中,以便在不同的设备和应用程序之间共享和解析图像信息。如果你的手机开启了地理位置信息服务,那么照片中还会包含精确到经纬度的地理位置信息。”
随手拍照,正因为平常,往往容易忽略其中的隐患。无论是个人隐私的保护,还是社会公众的安全,稍加留意都能避免许多麻烦。
该如何防范照片泄密?刘昊给出以下建议。
处理后再分享:在公开分享照片前,使用专门的“EXIF”删除工具或图片编辑软件对照片进行裁剪、模糊、消除等处理,抹去可能暴露的关键信息。
关闭位置服务:在一些敏感点位拍摄照片时,关闭拍摄设备的位置服务,避免暴露具体地理信息。
应用授权需谨慎:在安装应用时,仔细查看应用的权限请求,拒绝不必要的权限申请,定期检查设备终端的应用权限设置,防范不良应用窃取信息。
避免在涉密场所拍摄:未经允许禁止在涉密区域、涉密场所拍摄照片,因工作需要确需拍摄的,应提前依规审批,使用专门设备,安排专业人员陪同。
刘昊提醒,在享受拍照乐趣的同时,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紧绷信息安全这根弦,别让照片成为泄密的“定时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