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看视频
打开心扉,拥抱美好。王鲁(化名)患病后一度闭门不出,经医院治疗后病情稳定。如今,他经常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站参与手工活动、团队活动等,逐渐回归社会……
2月21日,记者走进西安市莲湖区桃园路街道桃园一坊社区的活动室,社工正在教7位居民做艾草锤。如果不是特别介绍,很难想到他们是来接受康复训练的精神疾病康复者及家属。
三年前,王鲁因投资失败受到刺激,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他原本是一个开朗的人,刚发病时,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屋里,病情严重时还会敲打门窗。”王鲁的妻子耿女士说,她每天提心吊胆,生怕丈夫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来。经过住院治疗,虽然病情稳定了,但王鲁回家后仍不愿出门。
得知社区有个专门的服务站,耿女士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给丈夫报了名,没想到在服务站接受心理辅导后,王鲁开始主动走出家门参加团体活动,不但结交了新朋友,也懂得疼爱孩子了。“看到他的改变,我感觉生活又有了希望。”耿女士说。
“经过治疗,我病情稳定了。现在坚持吃药,在社区参与免费康复训练,心理医生还免费为我疏导,我感觉状态好多了。”在活动室做手工的李林(化名)笑道。
该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何女士主要负责与社工沟通服务计划,协助组织并参与康复训练。何女士说:“每当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我就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李俊是莲湖区艾乐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一名社工,主要开展入户探访、心理疏导、家庭支持和各类社区康复训练活动。李俊表示,希望大家不要对精神疾病康复者标签化,要平视、用心倾听,他们回归社会是一个修复过程,需要长期的陪伴和疗愈。
“提供回归社会的缓冲带和过渡区,让精神疾病康复者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社交能力。”该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宋娟这样介绍社区成立康复站的初衷。
文/视频 本报记者 姬娜 实习生 郑诣心 李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