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喻涵
清晨的西安铁路运输法院,巩富文已站在环境资源审判庭的案例展板前,手指划过秦岭生态修复的对比图,转身抛出一连串专业提问。这位身兼法官与委员双重身份的“生态卫士”,调研时不带讲稿,却对每项数据如数家珍。
当他听到法院将文物遗址保护嵌入环境案件审理时,眼睛骤然发亮,立刻追问:“汉代瓦当遗址的修复判决执行细节能不能再展开?”这种近乎执拗的追问,贯穿了整个调研。
谈及连年提案被转化为司法政策,他摆手笑称“只是法治进程的注脚”,但说到此前的多份提案为生态环境带来实实在在变化时,他的声调陡然扬起:“这就是司法守护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