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文晨)“要知道我们等了足足三个月,诉讼成本高、周期长,差点准备放弃协商了。”回忆起这起千万元级别的商事纠纷,A环保建材有限公司负责人依然感慨不已。最近,一起原本因一家企业月末资金申请困难,另一家企业现金流危机造成的纠纷,最终在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法院的调解下峰回路转。
原告A环保建材有限公司,因被告B工程有限公司长期拖欠货款,多次催要无果,遂诉至灞桥法院,经劝调,双方当事人同意先行调解。商事调解员任大昕多次联系双方当事人,找到了该起纠纷矛盾焦点。原来,B工程有限公司内部资金审批流程复杂,无法按时向原告付款,导致A环保建材有限公司现金流压力过大。不仅如此,双方对逾期利息计算方式也存在争议,故沟通陷入僵局。
面对分歧,调解员一方面通过“背对背沟通”为双方留足协商空间,另一方面严格审核证据材料,将口头协议细化为可执行的条款。调解过程中,B工程有限公司因月末资金申请困难,一度拒绝调整原定付款日期。调解陷入僵局后,指导法官果断暂停双方沟通,先给予B工程有限公司缓冲期,之后再引导双方重新评估时间、利息等诉求。
最终,经过长达7小时的调解,双方就“分期付款+利息折中”达成一致方案,并签订了调解协议。这起纠纷的成功调解,不仅快速妥善地处理了两家公司之间的矛盾,还为双方关系的修复和合作共赢创造可能。
法官提示,企业合作以诚为本,以和为贵,出现法律纠纷时,应积极协商,以最大限度降低合同履行成本,避免矛盾激化升级。下一步,灞桥法院将更加注重商事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中的积极作用,努力寻求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平衡点,稳步推进涉企纠纷有效解决,切实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