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三秦学生记者·校园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27日
教学场域从教室延伸至社会
百余名“三秦学生记者”开启电影艺术探索之旅

“三秦学生记者”参观西影电影博物馆。 王顺 摄

3月23日,杨凌高新第五小学百余名“三秦学生记者”走进西安电影制片厂,开展了一场以“我是主角”为主题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沉浸式探秘电影工业发展、体验特效化妆与配音创作、绘制个性电影海报等环节,“三秦学生记者”在光影艺术中感受了家国文化,在实践中点燃创新的思想火花。

探秘电影艺术与百年光影“对话”

活动首站,“三秦学生记者”走进西影电影博物馆,在《红高粱》《大话西游》等经典影片的创作手稿、老式放映机前驻足。一台1910年法国产的35毫米无声手摇放映机,引发了“三秦学生记者”阵阵惊叹。二年级学生胡子谦激动地对记者说:“这台机器比我爷爷年纪还大!”这句感叹道出了“三秦学生记者”对电影工业沧桑变迁的直观感受。在西影电影博物馆里,斑驳的道具与数字化影音交织在一起,生动展现了中国电影从胶片时代到数字技术的转型之路。

体验特效化妆 “小英雄”感受奇妙旅程

在特效化妆课堂上,西影厂的化妆师以“烧伤妆”为例,演示了如何用乳胶、颜料塑造逼真的伤痕。“三秦学生记者”分组协作,互相为同伴打造奇特的妆容效果。“刚开始,我看了还有点害怕,化完妆我觉得自己像电影里的‘小英雄’。”二年级学生魏浩轩向记者展示手臂化妆效果时兴奋不已。这堂实践课,不仅揭开影视特效的神秘面纱,更让“三秦学生记者”体会到艺术创作的魅力与协作精神。

“声”临其境 感受录音棚里的“声音魔法”

走进专业录音棚,“三秦学生记者”化身“小配音员”,体验为《疯狂动物城》片段配音。从调整气息到把握情绪,“三秦学生记者”在专业配音师的指导下挑战声音表演。在欢笑与掌声中,“三秦学生记者”领悟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艺术真谛。

绘就梦想 一次草坪上的“彩虹创作”

在如茵的草坪上,“三秦学生记者”纷纷用木签在纸上绘制着自己心中的电影海报。“看着孩子们绘制的每一张海报,感觉他们心里都藏着一道彩虹!”带队老师举着“三秦学生记者”绘制的作品向记者展示道,“你看看阳光下的每个孩子,艺术的气息正在他们的指尖萌发。”

行走的课堂 让思政课“活”起来

“此次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引导孩子对家国文化的理解。”学校带队教师杜晗表示,学校创新构建的“行走的课堂”育人模式,将教学场域从教室延伸至社会。二年级学生王祈凝的家长感慨道:“这次活动,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更激发了他们的团队协作与创新意识。”

杜晗表示,“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的延伸,也是成长的课堂。在西影厂,同学们看到了很多电影拍摄的场景和道具,也体会到拍电影需要很多智慧和创造力。本次活动以电影艺术为纽带,将思政教育融入生动的社会实践中。今后,学校还要多开展这样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将育人匠心精神根植其中。”

王顺 本报记者 郭子荻 雒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