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用品店在商场搭建出“露营地”。
3月28日中午,刘华来到西华林路的一家咖啡馆。操作台前的咖啡师熟练地操作着咖啡机,并不时和一旁的消费者交流着咖啡的研磨技巧、冲泡手法以及咖啡豆的风味特点。咖啡馆的一侧,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咖啡器具,从复古的手摇磨豆机到时尚的虹吸壶,从精致的咖啡杯到造型独特的滤网,俨然一座小型咖啡博物馆。
如今,西安许多实体店像这家咖啡馆一样,打破传统经营模式,打造出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消费新场景,不仅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也展现出蓬勃的消费向“新”力。
场景更新 重构消费体验
3月28日下午,记者来到西部大道上的西安荟聚。3号门入口处摆放着的两顶帐篷打造出春日露营的氛围。
走进负一层的户外用品店,几顶色彩斑斓的帐篷错落有致,搭建出了商场中的“露营地”,睡袋、露营桌椅、野炊用具等摆放在帐篷周围。
作为消费场景上新的一大亮点,这是该店铺专门设置的互动体验区。消费者既可以坐在露营椅上,也可以体验睡袋的舒适度,沉浸式感受露营装备的实际使用效果。
记者看到,店铺内还推出了“购物套餐”,将帐篷、睡袋、桌椅等露营必备品组合售卖,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购物选择,大大节省了选购时间。
一位导购表示,随着天气转暖,露营商品的销量持续攀升。“我们这次全新打造的春日露营消费场景,就是让顾客全方位、沉浸式感受户外生活的魅力。从目前情况看,销量非常好。”
距离该户外用品店不远,一片由绣球、玫瑰与多肉植物构建的“室内花园”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走近一看,这是一家服装店。
“原本只想买件衬衫,最后抱着玫瑰花束离开,这种跨界体验让人想‘剁手’。”市民娜妮分享着自己店内购物的感受。
当简单的买卖变成可玩可逛的沉浸式体验,消费者自然愿意为更好的体验买单。
科技+IP 重塑消费形态
眼下,数字化已成为实体店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科技智能重构人、货、场的关系,不仅拓展了消费新市场,也为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带来了更具吸引力的消费体验。
3月28日下午,位于西安万象城的小米之家体验店内,不少年轻人体验着智能音箱、智能扫地机器人、智能健身器材等产品。
记者看到,店内打造了多个沉浸式体验区域,涵盖手机、电脑、智能家居等数码 3C 全品类产品,构建起多元化的智慧生活场景。
32岁的张建晖是这里的常客:“现在来实体店,不再只是单纯购物,更是一种‘玩店’的乐趣,在这里能真切感受到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改变。”
而在京东游戏体验中心,多台 SWITCH 和PS5主机整齐排列在定制的展示台上,有的主机前还配备了舒适的座椅。一位刚结束游戏体验的大学生兴奋地说:“这里的游戏设备太赞了,和在家里玩完全是两种感觉。”
当实体店从传统的“交易环节”向“体验中心”转变,消费者能深度感受“沉浸式 + 未来感”的生活时,何尝不会为心仪的科技产品买单。
根据陕西省《打造消费新场景释放消费升级新活力行动方案》,积极培育和打造餐饮消费、文旅体育消费、购物消费、大宗商品消费、健康养老托育消费、社区消费等6大消费新场景。
从顶层设计到市集货架,传统文化符号的年轻化成了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米”。
在西安大悦城负一层的一家文创店内,来自舟山的马菲菲正在挑选礼物。货架上,盲盒、手办、毛绒玩具等潮玩商品琳琅满目。“西安的这个‘肉夹馍’玩偶太出名了,我之前总在社交媒体上刷到,这次也给自己买一个挂包上。”
潮流文化品牌依托热门 IP 形象,开发文创产品,为消费者带来精神层面的满足与归属感,而以兴趣圈层为纽带的社群化消费模式,则进一步将这种情感链接拓展到了现实社交场景中。
走进西安银泰城小寨店,便能感受到浓郁的二次元氛围。一家名为 “次元 GO”的谷子店内,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从徽章、贴纸,到造型各异的玩偶、手办,应有尽有。
大学生蒋晓雪正专注地盯着一排徽章,“这个徽章是我喜欢的动漫角色,设计特别精美,我找了好久了。”她一边说着,一边将徽章放进购物篮。
政策东风激活消费潜能
当创新场景遇上政策红利,消费升级迎来加速度。
市民谢敏家中的空调已服役7年,制冷效果大不如前,早就想换一台新空调,却因旧空调还能勉强使用而觉得直接丢弃有些浪费。当得知2025年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后,她带着家人走进位于曲江路的一家家电卖场。
在导购的建议下,谢敏选择了一款一级能效的变频空调。原价为2699元,参与“以旧换新”活动可享受国补八折优惠,旧空调也能抵扣一定费用。最终,她花了2159元。
工作人员告知,会安排专业人员上门回收旧空调,整个流程十分便捷。谢敏表示:“原本换空调觉得价格有点高,一直犹豫,现在有了这么多补贴,价格太合适了。”
今年,陕西持续推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截至3月26日,全省通过以旧换新累计置换家电、数码等消费品超242万件,带动消费金额突破151亿元。其中家电换新量达110万台,带动消费42亿元;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换新近90万台,拉动消费26亿元……
这些数字背后,既有老百姓对智能家电、新型数码产品的旺盛需求,也折射出消费观念的升级——大家不再满足于“能用”,更追求“好用”“智能用”。
文/图 本报记者 石喻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