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西安浐灞绿地小学的绿地书屋内,该校的5位“三秦学生记者”与文化学者肖云儒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对话。肖云儒为“三秦学生记者”打开了一扇探索文化的窗口。
有灵感的时候一定要去写作
肖云儒在与“三秦学生记者”对话时说:“当你们有灵感的时候一定要去写作。那些转瞬即逝的感动,就是写作的种子。”
肖云儒向“三秦学生记者”讲述了自己对于“灵感与创作”的感受。他说:“有灵感就会去写作,不写都睡不着觉。”此话一出,在场的“三秦学生记者”哈哈大笑。
在交流中,“三秦学生记者”被肖云儒的讲述深深打动。
把中国故事写得更绚烂
在对话现场,一位“三秦学生记者”问:“那您现在的梦想是什么?”肖云儒笑着说:“希望你们接过笔,把中国故事写得更绚烂。”
在现场采访环节,“三秦学生记者”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三秦学生记者”王梓沐说:“我采访肖云儒爷爷时,他提到自己小时候的梦想,让我收获很大,心里满是感动。采访之前,我特意对他进行了解,我知道他在文化领域的成就,却从未想过探寻他儿时的梦想。当与他面对面交流时,听他谈起年少时的梦想与憧憬,好像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和未来的大门。他的经历让我明白梦想是人生的指南针,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坚持和毅力是不可或缺的品质。”
“三秦学生记者”苏语识说:“我以‘三秦学生记者’的身份去采访肖云儒先生,心情很激动。他很有耐心地回答了我的提问。未来,我会主动探寻更多文化知识。”
窗外春光明媚,绿地书屋的书架上,摆放着肖云儒的《八万里丝路云和月》。通过这次短暂的交流,文化的火种已在“三秦学生记者”的心中点燃。
本报记者 郭子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