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全国爱鼻日。春季到来,过敏性鼻炎患者也迎来了最难熬的季节。鼻塞、鼻痒、喷嚏不断……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可能诱发哮喘等更严重的疾病。如何科学护鼻,顺利通过春季过敏关?记者走访医院、采访专家,揭秘过敏性鼻炎的防治之道。
这些认知误区你中招了吗?
家住北京的张女士,过去3年,每到春季,她和7岁的儿子小宇便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起初她以为是普通感冒,吃了感冒药也不管用。经医院检测,母子俩均被确诊为蒿草花粉过敏性鼻炎。
像张女士及其儿子这样的患者不在少数。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成人过敏性鼻炎患病率达19%,儿童达22%,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公众认知仍存误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刘俊秀说,过敏性鼻炎与感冒的症状有重叠之处,主要表现为流清水样鼻涕,阵发性喷嚏,鼻塞。
一些过敏性鼻炎患者有“滥用抗生素或拒绝鼻喷激素”的行为,专家提示,有些患者一流鼻涕就吃抗生素,但抗生素对病毒性感冒和过敏性鼻炎均无效。此外,部分患者对鼻喷激素心存恐惧,但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鼻喷激素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避开过敏原,规范治疗是关键
在过敏性鼻炎的防治中,避开过敏原是首要任务。春秋两季是花粉过敏的高发期,尤其是蒿草、杨树、柳树等植物的花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张罗建议,在花粉浓度较高的时段,患者应尽量减少外出,如早晨和傍晚。外出时,建议佩戴口罩和护目镜,减少花粉接触。
对于已经确诊的过敏性鼻炎患者,规范治疗至关重要。张罗表示,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组胺药、鼻喷激素等,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免疫治疗,即脱敏治疗,是针对过敏原进行的特异性治疗。
过敏性鼻炎若不规范控制,可能引发鼻窦炎、中耳炎,甚至哮喘。如何做好长期管理?
“过敏性鼻炎要坚持预防为先,尤其在花粉季节,提前干预比症状发作后再控制更有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王全桂说,患者应建立健康档案,记录自己的过敏史、症状变化等,以便医生更好了解病情。
此外,患者要尽量避免接触二手烟、粉尘等有害物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饮食上,避免食用易引发过敏的食物,如海鲜等。还要学会自我管理,掌握一些基本护鼻技巧,如在花粉季节,使用花粉阻隔剂,减少花粉接触。
“患者要积极参与到过敏性鼻炎的长期管理中来。”王全桂说,定期复诊,保持良好心态,避免因病情反复而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据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 记者 李恒 顾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