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看视频
孙志昌展示他的邮集。
一枚小小的邮票,藏着岁月的过往,方寸之间,皆是深情。西安76岁老人孙志昌,从小开始集邮,至今已收集约2万枚邮票。他将邮票分主题制作成邮集,用邮票讲故事、做科普……
他用68年时间收藏2万枚邮票
4月14日,在西安市文昌门附近一收藏馆,孙志昌翻开自己的邮集和藏友进行交流,分享不久前他在“陕西省一框类及‘一页邮集’集邮展览”上获得大奖的3个邮集。
谈起集邮,孙志昌回忆道,他8岁时看到一位亲戚收集花花绿绿的邮票,当场被吸引了,觉得邮票图案精美,内容像一个微型百科全书,从中可以了解到很多知识。从此,他喜欢上了集邮。
“这枚‘八一’邮票是我小时候收藏的,很有纪念意义。”孙志昌指着一枚邮票说,那时候他积攒了零花钱,就跑去邮局买邮票。
后来,他通过各种途径集邮。看到亲戚、邻居有信件时,他会想方设法收集邮票,拿剪刀把粘贴邮票的信封剪下来,水洗邮票,晾干,进行收藏。工作后,往来信件比较多,给他集邮提供了便利。外出旅游时,他必去的打卡地是当地的邮卡币市场。有时候也会和藏友交换邮票。退休后,他学习上网,开始在网上购买邮票,比如《警惕,酒是双刃剑》的邮集中,有一枚邮票是“中国古代酿酒术”,他找了10年,最后终于找到了。
“最有意思的是,年轻时爱打听人家搬家的消息,等他们搬家时,我就跑去附近的垃圾桶里翻找他们扔掉的信件,在信封上找邮票。”孙志昌笑道,68年来,他收藏了约2万枚邮票。
他精心制作20部邮集
随着时代变迁,手机、电脑等实现了人们即时沟通的需要,寄信的人越来越少,一些青少年甚至没见过邮票。这也引发孙志昌的思考,如何让邮票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刚开始集邮是为了欣赏、学习,后来是为了搞邮票研究。希望能发扬集邮文化、传统文化。”孙志昌给记者展示了他的专题邮集,他把邮票分门别类制作成邮集,有《船的力量在帆上》《学习雷锋好榜样》《珍爱生命,远离毒品》《龙文化》等20部。
“这些邮集,都是我自己打字、排版整理出来的。”老人笑着说,退休时他只懂得电脑如何开关机,后来用手指头戳键盘练习打字,熟能生巧,再后来摸索着在电脑上排版、制作邮集。
“收集邮票的过程很漫长,我制作的20部主题邮集中,有好几个邮集都花了10年时间。有的邮票是国外的,我需要找专业人员翻译内容。查找资料、写文字、制作邮集,一般制作起来得一两个月。”老人说,爱好就是动力,这也是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他用邮票讲故事做科普
在《我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邮集中,记者看到,不仅有前言、纲要,还通过一枚枚邮票展示了22类体育项目,其中有一页为“儿时记忆”,内容为滚铁环、跳绳、扔沙包、踢毽子和跳房子等,画面栩栩如生。
在《毒蘑菇与食用菌》邮集中,展示了有毒蘑菇和可以食用的蘑菇等科普知识。
《请掐灭你手中的烟》是他近期的获奖作品,16张贴片里的160多枚邮票,展示了吸烟对人们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危害等内容。“‘为了健康 提倡戒烟’这张邮票,最初价格0.6元,后来,我花了50元买的。”孙志昌说,他的每个邮集都要把相关类型的邮票收集齐,缺一枚也不行。未来,他要把剩余的藏品再制作成主题邮集,进社区、学校展出,让更多人看得懂、喜欢看。
经常和孙志昌一起收集邮票、火花等的藏友刘诗斌说,孙志昌从小爱好集邮,坚持60多年,他收藏的特点是把藏品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进行分类展示,进社区、进学校公益展出,用邮票讲不同主题的故事、做科普宣传,值得藏友们学习。
文/图/视频 本报记者 姬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