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新规’,我的钱怕是要打水漂了。”5月15日,家住西安市龙首村的刘向秋成功退掉了两个多月前办理的美发卡。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今年5月1日正式施行,像刘向秋这样的预付式消费维权难题迎来转机。
消费者追回剩余预付款510元
5月16日,刘向秋向三秦都市报“小秦帮忙”栏目记者讲述了自己成功退掉美发预付卡的经历,希望为更多消费者分享依法维权经验。
3月11日,刘向秋在和朋友逛街时,被家附近一家美发店店员递到手里的宣传单吸引,上面写着“新客办卡立享6折,再赠5次高端护理套餐”。在店员的热情推销下,她当场充值800元。然而,充值10天后,她享受了一次满意服务,之后再去,承诺的“高端护理”就成了泡影。“去了以后,不是说护理产品刚用完,就是说约好的理发师还在忙。”刘向秋无奈地说。
因对服务不满,4月5日,刘向秋尝试与商家协商退款,但被以“办卡前已明确说明之后不退卡”为由拒绝。5月初,她得知《解释》正式施行,其中明确“霸王条款无效”“服务未履约可退卡”等规定。为确保万无一失,刘向秋逐条对照,梳理出商家存在“未履行赠品承诺”“服务质量显著下降”等违约情形。“在与商家沟通时,我援引相关条款,指出商家的过错。起初,商家仍以各种理由拖延,但面对事实和明确的法律依据,最终同意退还剩余预付款510元。”刘向秋说。
预付式消费套路深 消费者防不胜防
看似优惠的预付式消费背后,隐藏着诸多消费陷阱。记者采访多位消费者发现,商家的“预付卡”套路主要集中在虚假宣传、霸王条款、服务缩水和恶意跑路四大类。
在虚假宣传方面,商家常以“充值返现”“免费赠送”等噱头吸引消费者办卡。市民王先生称,2024年,他在某健身房充值2799元办理两年卡,商家承诺赠送6节私教课。然而实际使用时,每次约课很难约上,课程时长也都很少达到说好的60分钟。更让他气愤的是,商家规定赠送课程不能用于提升训练强度,只能进行基础拉伸。在王先生看来,他压根没有享受到商家承诺的服务。
霸王条款更是屡见不鲜。市民李珩称,他之前在家附近的洗车养护中心办了张洗车年卡,后因搬家去退卡,被告知“一经售出,概不退换”。5月16日下午,记者查询后拨打了多家洗车店电话,大多数商家表示可以退,之前消费的按单次洗车扣费即可。也有个别商家表示不能退。“我们家的洗车年卡不限洗车次数,单次没法定价,办理之后不能退。”长安区一洗车店店员说。
服务缩水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家住西安高新区的彭女士充值了某饭店的会员卡,但在后续消费中,她发现菜品分量有所减少。“一段时间后,甚至被告知部分热门菜品不能用卡里的钱付款。”彭女士说。
最让消费者头疼的当属商家“跑路”。健身机构、培训机构突然闭店的情况时有发生。“交钱没几天就关门了,人找不到,电话也打不通。”市民李永哲说。
预付式消费新规重塑市场生态
消费者在预付式消费中为何总是处于弱势?业内人士赵易峻指出,从法律层面看,过去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对商家的约束不足,消费者维权缺乏明确依据。在市场监管方面,监管部门对预付式消费的监管难度较大,商家的违规成本低。此外,消费者自身也存在盲目消费、缺乏风险意识的问题,办卡时往往没有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对商家的信誉和经营状况也缺乏深入了解。
《解释》正式施行后,给预付式消费市场带来诸多积极变化。在赵易峻看来,其规范了市场秩序,遏制了不良商家的违规行为,让市场竞争更加公平。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维权有了坚实的法律后盾,消费信心得以提升。同时也促使商家提升服务质量,诚信经营。
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傲表示,《解释》明确了经营者与消费者的权利义务,对格式条款、合同解除、退款等问题作出了详细规定。比如“收款不退”“禁止转让”“丢失不补”等霸王条款被认定无效;消费者自付款之日起七日内,在一定条件下有权请求经营者返还预付款本金;经营者变更经营场所给消费者造成明显不便、未经同意转移合同义务等情形,消费者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退款。
本报记者 陶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