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实验小学六年级(2)班 谭辰希
臊子面是我最喜欢的家乡美食。每个周末,我最期待的就是回到家乡,吃太姥做的臊子面。太姥是村里做臊子面的行家里手,谁家宴请客人,都会请太姥去做臊子面。
今年“五一”假期,我决定拜太姥为师,我要把太姥做臊子面的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太姥说,做臊子面,要准备的食材很多,有面粉、五花肉、木耳、豆腐、鸡蛋、黄花菜、胡萝卜、韭菜等。做臊子时,先把五花肉切成片,锅烧热后倒少许油,把切好的五花肉倒进锅里慢慢翻炒,出油后加入盐、花椒等各种调味料,小火慢炖30分钟左右,臊子肉就做好了。和面时,取适量面粉放进盆里,加入适量的水、少量的盐,把面和成偏硬的面团,进行醒发。太姥说,和面讲究“盆光”“面光”“手光”。要想让面条筋道,讲究“三揉三醒”。面团揉好后,醒发20分钟,取出来反复揉,再醒发20分钟,如此反复三次,面团就会变得紧实,擀出来的面条才会筋道,久煮不烂。
醒面的同时,太姥教我准备臊子底菜。先把泡好的木耳和黄花菜切成小丁,再将豆腐、胡萝卜、豆角、土豆等切成小丁,然后将韭菜洗净切碎,把鸡蛋液在锅里摊成薄薄的蛋皮,切成菱形小块。
炒臊子时,先起锅烧油,油热后把蔬菜丁倒进锅里翻炒,三成熟时加盐等调味品,炒熟后装碗备用。这时,面团已经醒发好了,就可以擀面了。太姥用擀面杖把面团擀成薄片,再切成韭菜叶宽窄的细条。
接下来就是调汤。锅里注入清水,旺火烧沸放入肉臊子,水沸腾后将炒好的底菜入锅,再进行调味。臊子汤少不了的是岐山香醋,太姥拿起醋壶,咕嘟咕嘟给锅中倒入半壶醋。一瞬间,酸酸的醋香味在厨房里弥漫开来,让我忍不住直流口水。大火滚开后改文火,再加入韭菜和蛋皮做漂菜,一锅热气腾腾的臊子汤就做好了。
最后,将热汤浇到刚出锅的面条上,一碗鲜香可口的臊子面就做好了。我迫不及待地端起碗,顾不得烫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三两口一碗臊子面就吃完了。
这一顿饭下来,太姥的手艺我只是学了一些皮毛,以后我还要多练习,将家乡这道美食的制作技艺传承下去。
教师点评:习作条理清晰,描写了臊子面的制作方法,详略得当,真情实感自然流露。
指导老师 贾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