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远。
随着消费升级和健康饮酒理念的普及,进口葡萄酒正逐渐成为国人餐桌上的新宠。面对琳琅满目的葡萄酒品牌和参差不齐的市场价格,消费者该如何选择?法国3600个酒庄、十几万个品牌,为何知名者寥寥?原瓶进口葡萄酒的真实成本几何?有意入局者又该如何把握机遇?近日,本报记者专访国际WSET葡萄酒品鉴师高远,为读者解码葡萄酒行业核心问题。
记者:您为什么只做进口葡萄酒?
高远:葡萄酒作为舶来品,其核心价值在于原产地的风土特质和酿造传统,因此,原瓶进口能最大限度保证酒液的原始风味和品质稳定。我们曾多次深入外国酒庄考察,详细了解,充分交流,最终选定一些合作酒庄,确保葡萄酒品质。他们做事很认真,非常注重信誉。若这一年的葡萄品质达不到要求,宁愿不酿酒,也绝不以次充优。
记者: 一瓶进口葡萄酒到底是多少钱?
高远:以750ml葡萄酒为例,仅葡萄就需2.5公斤,普通AOC级葡萄成本约18元—46元,加上酒瓶、酒塞、酿造工艺、橡木桶使用等费用,再算上海运、关税及酒庄15%-25%的利润,一瓶原瓶进口AOC酒的基础成本已超100元。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葡萄酒不是越贵越好,关键要找到适合自己口味和消费层次的产品。我们建议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并要求商家提供完整的进口单据和检验证明。
记者:进口葡萄酒的市场空间在哪?
高远:近年来,追求健康、品质的年轻消费群体正在崛起。低度化、健康化的葡萄酒正成为年轻人新宠。
从竞争格局看,头部品牌市场份额不足20%。另外,目前市场存在一些乱象,比如低价劣质产品充斥电商平台。但随着消费者认知升级,正规渠道的市场占比正在扩大。
记者:不少企业选择海外买酒庄、做自主品牌,您为何优先布局渠道?
高远:品牌是长期工程,新品牌从零起步需巨额投入。当下葡萄酒市场缺乏标准化信任体系,若能建立稳定的消费场景与用户网络,未来收购酒庄才具备消化能力,这便是渠道的意义。国内部分投资者盲目建酒庄,却因成本高、销路窄陷入困境,这正是“重品牌轻渠道”的教训。我们的策略是:先掌控渠道话语权,再伺机布局供应链,而非逆势而为。
对于葡萄酒市场的新入行者,建议从专业知识和客户服务做起,先做渠道、积累稳定客群,这才是更务实的选择。
进口葡萄酒市场正在经历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的转型期。消费者需要提升鉴别能力,从业者则要着眼长远。在这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市场,唯有坚守品质、诚信经营,才能赢得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 唐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