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谷“热浪”艺术市集。
今年暑期以来,西安多个市集场景接连“出圈”,大雁塔脚下的露台市集、曲江创意谷的艺术市集、高新中大国际的“交个朋友”市集轮番登场,成为连接年轻消费群体、夜间活力场景与城市文创经济的新节点。
记者连日走访发现,如今的西安创意市集不再是零散摊位的简单集结,而是成为夜经济场景、文化、社交的新引擎。
露台上的“烟火气”
7月18日傍晚,西安大雁塔景区人潮如织。在曲江大悦城楼顶露台,近30个摊位组成的“露台市集”热闹非凡。西安地标建筑扇子、“绒馍馍”文创玩偶、大雁塔造型挂件等小商品琳琅满目。最受欢迎的是首饰摊,几乎每位顾客都会驻足。“市集逛的人多,饰品自然卖得快,一个月差不多能卖5000元。”摊主杨先生说。
“这个玩偶特别好玩,古风造型就很可爱,你捏一下还能说‘嫽扎咧’。”游客王女士边笑边展示。她说,年轻人喜欢这种有设计感又有“西安味”的东西,尤其是带点地方特色的原创产品。
策划方介绍,市集从5月1日正式启动,每天17:00—20:00开放,摊位涵盖文创产品、手工饰品、小吃和互动游戏等。市集每周会请驻唱歌手表演,最近还策划了“开放麦”活动,已有不少人报名参与。
创意+艺术,市民爱逛“市集”
7月19日傍晚,西安高新中大国际“交个朋友”市集的入口处,一组用全麦面包坯制成的“杠铃”和“保龄球”成了网红打卡点。穿着围裙的摊主正将造型别致的可颂摆上展台,香气混着笑声漫过摊位。“这周主题是‘面包与甜点’,下周是手作蜡烛,每周都有新花样。”工作人员介绍。
该市集每周五至周日17:00—22:00开放,由统一团队负责内容运营、灯光布景和摊位布设。相比传统市集,这里的策划更强,社交氛围更浓。不同主题下,客流与拍照打卡内容不断更新,让消费者始终保持新鲜感。
“买东西是顺便,主要是想看看这周又有什么新花样。”一位游客边走边评价,“创意甜点这些确实挺吸引人。”
在曲江创意谷,“热浪”艺术市集从6月1日开始,每天傍晚陆续开摊,将持续至8月31日。与其他市集不同,这里的摊主多为独立设计师,摊位名字也别出心裁,如“居居堂”“喵匠”“小狗手工”等。主打的是手工布艺、饰品、文创小物,整体更偏文化艺术类。
家住附近的张阿姨每天晚饭后都来逛:“年轻人的想法真新鲜,把咱西安的老街巷、老物件画在包上、刻在木头上,看着就亲切。”在她眼里,市集像个“流动的文化展”,让老西安人看到传统的新表达,也让年轻人找到文化的根。
创意市集,为夜经济注入“轻引擎”
记者采访中注意到,西安不少商业体也开始在中庭、屋顶等空间策划自己的“市集系列”。从露台到街角,从商圈中心到文化街区,创意市集正以更灵活、有趣、年轻的姿态渗透城市夜间生活。
“四时有集”市集策划宣发负责人杨文婷介绍,目前在西安主城区范围内,已常态化运营的市集包括:高新二路嘉会坊“上星计划手作市集”,以原创手作为特色;雁塔区赛格国际购物中心7楼的“西安·赛格国际市集”,集潮玩、复古、展演于一体;曲江创意谷的“创意谷市集”则按季度更换主题,呈现不同艺术风格和互动形式。
目前,西安的市集正在告别“散乱”标签,逐步形成“有主题、有运营、有温度”的新市集矩阵。业内人士分析,这类市集采用“轻资产”模式降低运营成本,通过“高粘性”互动提升消费频次,不仅为商业体带来新流量,也激活了夜经济的多元可能。
文/图 本报记者 朱娜娜 见习记者 刘思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