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纵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6日
长城脚下的“志愿守护者”

志愿者组织开展长城保护研学活动。

在榆林市府谷县境内144公里的明长城脚下,总会有一群人不分严寒酷暑,守护长城遗址、研究长城文化、组织开展各类长城保护宣传主题活动。他们的执着与坚守,带动了更多年轻人接力弘扬长城文化。

生在长城下、长在长城边的“中国好人”刘东厚是府谷县保护长城公益活动的发起者,也是府谷县长城保护工作站站长。20年来,他和他的团队无畏山势陡峭,始终坚守在保护长城最前线,先后修缮长城文物古迹2000多平方米,改造长城破损环境15000平方米,沿长城栽植绿化防护林带4.8公里,数量达6万株,新建长城文化教育巡展基地2714平方米,整理资料达百余份。

刘东厚的孙女刘承英是一名高中生,她对长城保护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近期组织的长城守护者创意工作坊DlY活动上,刘承英与30多名小学生一起体验文创DlY、书写祝福卡片。

“我做了一个传递军情的烽火台模型,灵感来自于我在徒步长城的时候,摸到了烽火台厚重的城砖,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小学生志愿者郝姝涵说。

徒步长城过程中,小志愿者们身穿马甲,手拿塑料袋、垃圾钳,沿着长城清理垃圾,用实际行动守护长城。

“作为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守护者,我们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全心全意地保护它。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向全世界分享它的壮丽,让世界了解我们的古长城。”刘承英说。

蜿蜒在府谷的明长城有段、台、面、堡及相关遗存文物点344处。沧桑岁月里,府谷明长城见证着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在三秦大地的碰撞与融合,也见证着长城脚下百姓生活的变迁。

樊仲森 马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