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细品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2日
镌刻时光的记忆坐标

■ 郭赛利

“楼台森耸金乌翅,亭阁霞连玉凤笙。”吟诵着饱含深情的诗句,我缓缓踱步于榆林古老的步行街上。一座古色古香、独具韵味的楼台,如一位穿越时光的老者,静静伫立,与我不期而遇,瞬间攫住了我的目光,令我不禁驻足。

眼前熟悉的榆林钟楼,恰似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我记忆的闸门,那久违的往昔如潮水般涌来……

那是20世纪90年代,八九岁的我,还是个土生土长、从未见过外面世界的农村娃。第一次进城,周遭的一切都让我感到新奇与震撼。而榆林钟楼,无疑是我这段新奇旅程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彼时,堂姐带着我,在钟楼之上开启了一段别样的旅程。

当时,堂姐暂居于榆林城内大街中心的钟楼三层。这座钟楼独具魅力,三层主体搭配顶部的八角亭,中西合璧的风格尽显。尽管岁月的风雨在它身上留下斑驳的痕迹,却丝毫掩盖不住其雄伟精致的非凡气势。对于当时从未见过这般宏伟建筑的我来说,它宛如一座神秘而华丽的宫殿,充满了无尽的吸引力。

清晨,钟楼的钟声便成了叫我起床的神奇“闹钟”。那悠扬的钟声,仿佛带着奇妙魔力,穿过窗户的缝隙,轻轻地将我从甜美的梦乡唤醒。我总会在钟声里,迫不及待地推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裹挟着古城独有的气息扑面而来。

堂姐总是早早起身,为我准备简单却可口的早餐。饭后,她常带我顺着钟楼巷口漫步而下,不足20米便是她与大爸工作的广播电视局。一路上,青石铺就的路面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如镜,街边店铺陆续开门营业,老板们亲切地与堂姐打着招呼,氛围熟悉而温暖。我们总会在巷口的小吃摊买上两个热气腾腾的包子,那浓郁的香味,时至今日,依然萦绕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难以忘怀的独特味道。

闲暇时分,堂姐便带着我穿梭于古城的古街巷陌。每一块古老的砖石、每一片青瓦,都散发着宁静清幽之感。行至热闹处,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充满生机的市井乐章。摊位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色彩斑斓的绸缎、精致小巧的手工艺品,还有令人垂涎欲滴的各式小吃,让人目不暇接。

夜晚,我总爱和堂姐并肩坐在阁楼窗边,极目眺望,俯瞰整个榆林古城。远处的灯火星星点点,与夜空中闪烁的星辰相互辉映,如梦如幻。堂姐娓娓道来古城的传说以及她儿时的趣事。微风轻轻拂过脸颊,带着些许夜晚独有的凉意,仿佛在诉说着古城千年的历史与沧桑。我在她轻柔的话语中,缓缓进入梦乡,梦里满是古城的烟火与温暖。

常言道:“古城老街最清幽,地标建筑数钟楼。”钟楼的钟声悠悠扬扬,宛如雁鸣笛声,日复一日,重复着不变的晨昏,默默记录着人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如今,再次漫步于古城,钟楼依然稳稳矗立,如一位忠诚的守望者。周边已然发生了诸多变化,不少地方经过重新修补与精心保护,更添庄严威武之气。此刻,心中感慨万千,这座钟楼,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我童年珍贵回忆的寄托,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情感纽带。岁月或许改变了许多事物,但钟楼所承载的情感与记忆,恰似窖藏的美酒,在时光的沉淀下,愈发香醇浓厚,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