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丰镇机务段党委为“长安号·秦先锋”党员机车乘务组举行授牌仪式。
在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铁路局)管辖的千里铁道线上,跃动着一个个青春的身影,他们头顶骄阳保安全、迎战风雨护畅通、贴心服务暖旅途,他们将安全始终放在心中,用行动彰显责任和担当。他们用拼搏的身影勾勒出安全生产最美的风景,在绵延的铁道线上谱写着一曲曲激昂的青春赞歌。
来到西安铁路局新丰镇机务段宝鸡机务折返段库内,数台瓦蓝锃亮的机车,整装待发。折返段办公楼二楼宝鸡运用车间,“长安号·秦先锋”品牌标识最为耀眼,楼道两侧展板上的先进人物事迹让人肃然起敬。走进这个集体,更深切感受到,这是一群“在路上”的人——奋进,是他们的姿态,更是他们的状态。
“双眼皮”跑成“单眼皮”
4月9日,西安国际港站货场发车线上,杨文博、李晨机班准备就绪。
12时29分,他们驾驶和谐D3CA型8258号机车,牵引着满载日用百货、纺织原料等货物的X8151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鸣笛启程,开往宝鸡东站。
挂车、起车、联控……杨文博作业标准,堪称典范。“不愧是比武冠军。”一旁的李晨赞叹不已。
作为中国“三横五纵”干线铁路网的重要“一横”,陇海线十分繁忙,复兴号、特快、普客、货车,车型多样,车速各不相同。而中欧班列必须以近120公里的时速平稳前行,超速不行,慢了也不行。这就对司机运行途中的注意力和操纵水平提出极高要求。
2021年10月初,刚拿到驾驶证的杨文博开始跟着师傅练习操纵,既紧张又兴奋。第一趟牵引的是从宝鸡开往新丰镇的重车。一路上,师傅说一句,他应一句,师傅不说,他就手忙脚乱。后来,每一次出乘回来,杨文博都要分析总结,车重多少,距离车站停车标位置是多少,车速是多少,制动距离又是多少……慢慢地,停车对标误差越来越小,逐渐形成一套操纵“宝典”。
技能的快速精进得益于扎实的基本功。技术比武,杨文博一共参加了三回。无数次重复练习对标停车,手心磨出的那块老茧,是他“一点都不差、差一点都不行”的最好见证。
“刚开始跑中欧班列的时候,不敢快,总怕超速。时间久了,熟悉了列车牵引力和制动力强弱情况,硬是把实时速度曲线和限速曲线接近的‘双眼皮’跑成了线压线的‘单眼皮’。”杨文博介绍。
啥叫“双眼皮”?啥叫“单眼皮”?
在机车LKJ显示屏上,实时速度曲线和限速曲线“线压线”,能完美贴合,就叫“单眼皮”。宝鸡运用车间为此制定“一车一案”,围绕出勤作业、库内接车、连挂作业、始发车前后等7个作业环节,明确贯通试验、支线输入、关键分相控速等25项卡控措施。
正因为出乘前的充分准备,才有了运行途中操纵的游刃有余,从而保证中欧班列的安全正点。
“先锋”要有“先锋样”
测酒、验卡、核对运行揭示……在工具室,自助领取手持电台、工具包后,4月10日10时,周锋、张洁机班登上当日值乘的和谐D3CA型8256号机车。其实,“长安号·秦先锋”驾驶室,与其他机车驾驶室在外观内设上,没有太多不同。最大的区别,来自驾驶者。
中欧班列具有运行距离长、运行速度快、操纵要求细、运行正点率高的特点。2023年3月,“长安号·秦先锋”品牌成立,周锋任组长,姚远任副组长,组员是精心挑选的14名机车乘务员,平均年龄28岁。
“接过‘长安号·秦先锋’旗帜那一刻,我感到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周锋说,从那时起,他带着15名“大车”在当好先锋、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换端、试闸、确认信号……12时,列车从宝鸡东站驶出,沿陇海线一路东进,开往新丰镇车站八场。
张洁右手紧握调速手柄,左手轻放在制动机手柄上,密切注视前方线路。周锋协助做好仪表确认、鸣笛、瞭望等工作。一路上,列车飞驰,惊起铁道旁的鸟儿扑棱着翅膀疾飞,在天空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窗外,绿油油的麦田、炊烟袅袅的村庄次第掠过,构成一幅人间烟火长卷。
4000多吨重的货车,竟开得和客车一样稳!面对夸赞,周锋笑了,“张洁师傅的操纵水平,没的说,货车开得好,客车开得也‘溜’,经常担当春运、暑运临客牵引任务。”
组员眼里的周锋,“技能满点”。在组里,他最年长,业务也最好,大家打心眼里敬佩他,亲切地称他“班长大哥”。
在铁道边长大的“班长大哥”,从小就梦想着开火车,从部队汽车驾驶员岗位退伍后,如愿成了一名火车司机。“虽然驾驶机车很辛苦,日夜奔波,但我实现了梦想,特别是开上中欧班列,把中国制造拉出国门,想想就自豪!”周锋说。
19时32分,列车安全到达新丰镇车站八场,摘钩、入库。21时47分,办理完退勤,周锋、张洁卸下周身疲惫,进入公寓休息。第二天,还有新的任务等着他们。
文/图 贾智炜 张沛 韩振亚 张毅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