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三秦学生记者·作文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5日
爸爸的学堂

渭南市临渭区前进路初级中学九年级(5)班 陈梦汐

今年暑假,我回到了家乡。7月的烈日把山坳里的村子晒得发蔫,午后的知了,藏在茂密的树叶里扯着嗓子叫。我一个人无聊地在老家的竹椅上玩手机。忽然,想起爸爸常说他小时候读书的地方是“庙宇改的学堂”,好奇心驱使我立刻爬起来,准备去探寻那个藏在时光里的学堂。

奶奶说,那个学堂就在村子东北角,靠近山根。我顺着一条小路向前走,路早被野草吞没了,狗尾巴草长得比膝盖还高,不时勾住我的裤脚。拨开半人高的野草,我看见一扇木门孤零零站在那里。门上有块褪色的木匾,红漆写的字被风雨剥蚀得看不清,隐约能辨出“学堂”二字。锈迹斑斑的铁锁挂在门上,上面积满了灰,好像把几十年的光阴都锁在了里面,安静得连风都绕着走。

回眸间,我发现一条小道,像是刚有人走过。我便猫着腰,钻过低垂的树枝,踩着松软的树叶往坡上爬。成串的汗珠顺着额角往下淌,耳边的蝉鸣越来越轻,我沿着石阶,一步步往里走。

等我绕过一片小树林,才发现已经站在学堂的院子里。回头一望,刚才那扇木门,被茂密的槐树遮盖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个模糊的轮廓。往日的热闹,像是被时间偷去藏进了树影里,不愿让人轻易找到。

院子里静得出奇,能听见风拂过树叶的声音。正前方是间老房子,土墙斑驳,里面堆着麦秆。屋檐塌了一大块,几根发黑的椽子斜在上面,像是在勉强撑着岁月的重量。我走近一看,发现墙上还留着红漆写的字迹。

我轻轻推了一下虚掩的木门,门轴发出“吱呀”一声响,像是一位老人的叹息。屋里很暗,尘土混着旧木头的气息扑面而来,带着潮湿的霉味。房梁已歪斜,几缕阳光从破了的屋顶钻进来,照在满是尘土落叶的地上。前面的墙上挂着一块黑板,上面没有一个字,我站在黑板前,却好像听见琅琅的读书声。

站在这座庙宇改成的学堂里,我想象着爸爸的童年,想象着他在这里读书的样子,想象着这个院子的历史。它们只是褪去了当年的光彩,藏在时光的褶皱里,活在一代人的记忆里。

离开时,我回头望了一眼那栋老房子。阳光斜斜地照在倒塌的墙上,仿佛镀了层柔和的光。我突然有一种感慨,原来时光会把过往刻在土墙里、藏在槐树下,等着某个人某一天来寻,伸手一摸,就能触到那些从未走远的岁月。

教师点评:习作用细腻笔触勾勒杂草、旧门、土墙等景致,将老学堂的岁月感具象化,语言生动具有画面感。

指导老师 吉彦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