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市井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3日
让烦恼“投递” 让成长“被看见”
“心事邮局”赋能基层育人力量

本报讯(记者 姬娜)9月10日至11日,在共青团西安市委的支持下,西咸新区利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心事邮局”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项目,在王寺街道冯党社区、沣东二路社区开展“心事邮局——青少年心理与安全技能‘种子导师’培训工作坊”,为24名来自社区、学校的一线工作者进行专业赋能。

培训以“我的情绪天气预报”破冰。参与者用“晴、多云、雨、雷电”等天气符号描绘当下心情……一场关于“情绪无对错”的讨论悄然展开,大家从自身感受出发,迈出了理解青少年情绪的第一步。

在“心事邮局”角色扮演环节,气氛渐入高潮。“收信人”随机抽取一封模拟青少年来信——“学业压力大怎么办?”“被同学孤立了,我是不是很差劲”……小组成员化身“回信人”,在讨论中学习共情、倾听与建设性回应。而在“寄信人”环节,参与者写下自己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难题投入邮筒,工作人员现场抽取,集体“会诊”,群策群力寻找解决方案。

“技能解锁”环节则聚焦实用工具。“减压呼吸操”——一套只需3分钟的呼吸放松法,让导师们现场体验情绪平复的即时效果;“积极语言卡”通过趣味游戏,帮助大家将“你怎么又错了”转化为“我看到你努力了,我们可以再试试”。每一项技能都配有演示与练习,确保“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这样的培训太及时了!”一位社区工作者感慨,“当我们有了可操作的方法,就不再是干着急了。”

培训会上还分享了一个案例:小宁(化名)因父母离异,与同学关系紧张,他一度产生辍学、离家出走的念头。“我觉得没人懂我,活着好累。”他在给“心事邮局”的信里写道。

社工及时介入,搭建起沟通桥梁,帮助他与父亲重新对话。在专业引导下,父子俩敞开心扉,化解积怨。如今的小宁不仅重返校园,课堂上积极发言,还交到了两个好朋友。周末,他主动参加社团课程,偶尔约朋友去图书馆看书。“现在家里很暖,我也敢表达自己了。”小宁笑着说。

该项目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丰富“种子导师”的技能储备,建立交流群与互助小组,构建长效支持网络,推动青少年关怀从“专业覆盖”走向“基层自转”,让每一个少年,都能在家门口被倾听、被理解、被温柔托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