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榆林市府谷县,144位“爱心妈妈”用爱与陪伴,为137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点亮了成长的明灯。她们写下近500篇暖心日志,字里行间浸润着与孩子们相处的点滴日常,汇集成一部超过20万字的“温情档案”,也成为府谷县“幸福来敲门”关爱工程的生动见证。
府谷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民生关怀放在重要位置,尤其关注困境妇女儿童的保障与帮扶。县妇联发起的这一关爱工程,通过“爱心妈妈”一对一结对,建立起与孩子之间的“温暖纽带”,真正把呵护落到实处。
从实现“微心愿”到给予“常陪伴”,“爱心妈妈”细致入微。去年12月,府谷县第一幼儿园的志愿者带着绘本、手工材料及食物来到一名孩子家中,陪他阅读、游戏。她们在日志中写道:“期待他用想象力画出色彩斑斓的未来。”今年1月,府谷县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分组看望7名儿童,收集他们的新年心愿并承诺实现。志愿者送去食品、礼包和捐款,孩子和监护人的笑容让她们更加坚定“关爱一直在路上”。
从物资帮助到亲情陪伴,“爱心妈妈”逐渐成为孩子的“家人”。杨玉兰曾是一名教师,去年8月,她带着家人走访武家庄镇一对兄妹,他们的困境令她潸然泪下。杨玉兰不仅为孩子清洗衣物,还悄悄留下300元钱用于购买学习用品,并许下“陪他们过生日”的心愿。郝翠霞与吕燕夫妇同去探望孩子,带去关爱金、护肤品和电影票。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她在日志中写道:“愿他在有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除了生活关怀,“爱心妈妈”更注重激励孩子励志向上、陪伴他们全面成长。陶亮枝、刘维在日志中记录受助孩子取得优异成绩的瞬间,并鼓励她“有心愿随时告诉我”。吴秋燕、高婷、王琪则注意到孩子在言谈和思想上的明显进步,她们与孩子交流学习与假期计划,并承诺“线上线下关怀会一直坚持”。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日常点滴的真情记录。20万字的日志背后,是144位“爱心妈妈”无私地付出和温暖的牵挂。
“爱心妈妈”的日志仍在不断续写,这份爱与陪伴的项目也在持续拓展。
党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