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4日,游客在西安地铁8号(环)线寒窑站打卡拍照。
“没想到换乘时还能‘偶遇’两口古代水井,这比打卡景点更让我惊喜!”9月24日10时许,在西安地铁钟楼站换乘通道内,来自成都的游客李萌萌举着手机,对着玻璃展柜里的清代古井拍照留念。
如今,西安地铁正让城市的“地下交通网”逐步成为兼具出行与探索功能的“文化探索线”。国庆中秋假期将至,西安游客云集,除了常规的自驾游和逛景点外,你还想了解其他视角下的西安吗?即日起,记者带你“换个方式逛西安”。
换乘通道里看“微型文物展”
作为西安地铁主要的换乘枢纽之一,钟楼站的换乘通道人流熙攘。通道中段一处被玻璃幕墙围合的区域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是国内首例在地铁换乘通道内就地保护展示的文物本体区,核心展品是2011年地铁施工时发掘的两口古井。
“这口清代古井深约6.2米,井壁由青砖砌筑,砖缝间的白灰勾缝清晰可见。”西安市民张女士一边向同行朋友展示手机里的资料,一边指向展柜介绍。在这口古井旁,另一口工艺稍显简陋的古井为元代遗存。“它的井壁用不规则石块垒砌,工艺比清代古井粗糙,但年代更久远,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张女士说。
“以前换乘都是匆匆赶路,现在会特意绕到这里看看。”正在拍照的市民周先生是位“地铁文化爱好者”。他感慨道,西安的历史从不是封存在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藏在街头巷尾的细节里,连地铁站里都藏着这样的“文化彩蛋”。
在地铁站开启“穿越”之旅
除了钟楼站的“古井奇观”,西安地铁多座主题车站也成为游客的必到“打卡地”。9月24日11时,记者来到地铁4号线大唐芙蓉园站,刚走出电梯,便被眼前的“盛唐画卷”吸引。画卷以芙蓉园游园赏灯为创作主题,描绘出古长安城中盛装华服的丽人结伴赏灯的场景。
随后,记者来到地铁8号(环)线寒窑站。作为全线唯一无柱穹顶车站,寒窑站以“曲江流饮渊源长、寒窑情缘佳话传”为设计主题,呈现出“霓裳长袖、流霞飘逸”的视觉效果。不少乘客表示,这座车站科技感十足,令人震撼。
“我们是专程来拍照打卡的!之前在网上看到寒窑站的样子,就觉得特别有科技感。”来自西宁的白女士说,他们的目的地本是大雁塔站,特意选择乘坐地铁8号(环)线,再从曲江池西站换乘4号线,只为亲身体验这座特色车站。
同样充满特色的还有地铁5号线阿房宫南站。记者在阿房宫南站的天花板上看到,这里印刻着杜牧的《阿房宫赋》,大字采用明代书画家文徵明的行云流水笔迹,小字则为当代书法家任政所书。一面面文化墙、一个个精心设计的站点,不仅营造了舒适宜人的人文环境,满足市民与游客的审美享受和精神追求,更让历史与现实在地下空间交相辉映。
西安地铁打造“流动的文化名片”
西安地铁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西安地铁已建成10余座主题车站,涵盖历史、民俗、科普等多个领域。通过专业设计与打造,西安地铁正突破“交通工具”的单一属性,逐步成为展示城市文化的“流动博物馆”,让市民和游客在日常出行中就能触摸到西安的历史底蕴,感受城市的文化魅力。
此外,西安地铁“一站一徽”的设计,蕴含着每个站点周边的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特色站徽标牌已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拍照打卡点;而每个站名背后承载的西安历史与城市发展故事,也通过西安地铁APP中的“地铁车站介绍”得以详细呈现,让各地游客在乘坐地铁的过程中,能更深入地了解这座古城的变迁。
9月24日下午,即将结束“地铁文化之旅”的游客李萌萌在朋友圈写道:“以前来西安,总觉得历史很遥远,要么在博物馆里,要么在古迹遗址上。但今天在地铁站里,我好像触摸到了真实的西安——它既有千年的历史沉淀,又有鲜活的时代气息。下次来西安,我还要坐地铁,继续解锁这座城市的文化密码。”
文/图 本报记者 葛兰